我兒子在北京讀大學,屬于一線城市,我可以給你算一下我兒子大二時的生活費。我們那個時候的生活費就是大概每月60元左右可能就差不多了,當然不能吃得太好,僅僅能夠維持基本的一日三餐,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食堂外面的面,特別好吃,可是每次真不敢多吃,只能吃一兩,多一兩就得擔心自己的生活費會不會中途斷糧呢,所以現在回憶起來,就覺得讀大學時都沒有一次能夠痛快的吃一頓面。
1、兒子說在天津上大學每月生活費1500元不太夠,大家一般都給多少?
我覺得吃飯穿衣量家當。1500元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應該說基本夠用但不會有什么剩余,除了基本生活,其它的事基本干不了多少,我的一個同事,他老婆沒有工作還常年有病,家里比較困難。他兒子很懂事,上大學以后花錢很節省,同事說每個學期開學時除了學費以外給孩子3000元,孩子從來不向家里要錢,甚至學期末還有剩余。
我另一個同事的女兒不同,她母親是下崗工人,家里其實也不是太富裕,她宿舍有一個什么大款的女兒,過生日請同宿舍的同學吃飯竟然花了七八萬。她女兒感覺不能太掉價,自己過生日請同學竟然也花了近一萬元,如果是這樣的花法,恐怕多少也不夠。我們家孩子比較適中,我們都是每個學期一次性給錢,除去學費,每個學期都給七八千元,大約每個月一千七八百元,而且買衣服什么的都是家里出錢,
大學生是需要交際的,不能像我同事的女兒那樣對家庭條件不管不顧,也不能讓孩子過于縮手縮腳,養成猥瑣自卑的性格。如果家里條件允許,我建議再適當多給孩子一些,如果家里條件不允許,給孩子說明白,讓孩子注意節省或者自己打工掙錢,相信孩子能體諒父母的苦衷,還是那句話,穿衣吃飯量家當嘛,究竟給多少,要根據自己家庭情況來確定。
2、大學時你們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因生活費和父母鬧過矛盾嗎?
大學時你們每月的生活費是多少?因生活費和父母鬧過矛盾嗎?談到這個問題,我只能憶苦思甜了,我們那個時候的條件真的很苦,特別是對于我們農村來的孩子,每月能夠拿出幾十元的生活費,可以說相當艱難的,我是94年參加高考,報考的學校為師范院校,那個時候師范院?;蛘咂渌惖脑盒:孟穸紤撚猩钛a貼,但師范院校的補貼相當多,至少能夠保證大多數的學生每個月的生活費是沒有什么問題的,特別是女生,本身就吃不了多少費用,有些也是為了減肥吧,所以他們每個月的補貼的生活費完全用不完,就拿給我們男生,因為那個時候的補貼是以餐票的方式進行,不發現金。
因此女生就是送給我們男生,我們也不用付錢給女生,我們那個時候的生活費就是大概每月60元左右可能就差不多了,當然不能吃得太好,僅僅能夠維持基本的一日三餐,回想起大學的時候,我最喜歡吃的就是食堂外面的面,特別好吃,可是每次真不敢多吃,只能吃一兩,多一兩就得擔心自己的生活費會不會中途斷糧呢,所以現在回憶起來,就覺得讀大學時都沒有一次能夠痛快的吃一頓面。
剛剛入大學的時候,我們的生活補貼是平均發放,統招生能夠拿到70元左右,后來就按照操行打分進行分等級發放了,分為三個等級,最高可以拿到90元,保證生活完全沒有問題,我一般也就拿2等左右或者有時候也能拿到一等,每月一變化,對于家里,基本是完全沒有能力提供多少生活費的,就算幾元或者十幾元都難提供,我記得我最艱難的時候,三天時間只用了3元錢,我知道父母在家的苦,也沒有把這種缺生活的情況告訴家里,也曾經有一段時間我連續三個月沒有理一次發,可見那個時候的生活很艱難,
很多時候我真感謝我們一個寢室的室友,有條件好一點的,都會看到我們比較困難的時候幫助一下我們,比如大家都去看電影,而我們因為生活拮據只能呆寢室,他們都會請我們一起去看電影,所以特別回憶那個時候的寢室很友好,很團結的時候。但是無倫生活多么艱苦,我們都不會與父母鬧矛盾的,因為我們知道父母的艱辛,不容易,我們也會利于周末的時間搞一些家教,減輕家里的負擔,可以說從入大學的第一天起,我都沒有主動向父母要生活費,因為我知道父母手上有的時候自然會寄給我!還有一個原因那個時候通訊也沒有現在如此的方便,只能通過寫信的方式,父母再通過郵局寄錢的方式給我們寄生活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