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策》有《中山策》專門是說中山國的史料。建立中山國的是白狄中的鮮虞一支,為姬姓,當時的中山國和鮮虞國都在現在的石家莊一帶,中山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下不設縣級的地級市,這個中山國不是西漢中山靖王的中山國,那個在保定的滿城、定州一帶,石家莊的則是戰國時期戎狄部落建立的國家,其實力可以說僅次于戰國七雄,北邊和燕國和南邊的趙國都吃了他不少苦頭。
中山是一個非常有特色的下不設縣級的地級市。中山市最大的特點是市中心或城中心地區地段不明顯,沒有象其他城市那樣市(城)中心繁榮那種優勢,模糊了城與郊城與鄉的概念,因中山市各鎮區發展相對平衡,推行一鎮一品(牌),城中有鄉,鄉中有城。到處有商業區、娛樂區、醫療教育區、住宅區,人們的日常生活消費到處都較方便,無需湧入市(城)中心區域,這就大大淡化了城鄉的區別,
2、石家莊是古代哪個朝代的國都?
嚴格來說,石家莊不是任何一個國家的都城,不過這僅指的是石家莊市區,如果放大到下面的縣,那就有一個橫跨靈壽縣和平山縣一帶的中山國,今天平山縣三汲鄉還有中山國文物陳列館。這個中山國不是西漢中山靖王的中山國,那個在保定的滿城、定州一帶,石家莊的則是戰國時期戎狄部落建立的國家,其實力可以說僅次于戰國七雄,北邊和燕國和南邊的趙國都吃了他不少苦頭,
最后趙武靈王胡服騎射改革,趙國軍事實力大進,這才滅亡了中山。《戰國策》有《中山策》專門是說中山國的史料,那么為什么一個這么強的國家,在《史記》世家里面沒有立傳呢?其實看看《中山策》就知道,里面有個作風不太正派的權臣司馬赒,而這個人正是太史公的先祖!可想而知,如果要寫《中山世家》,那就必然會涉及司馬赒,這又是太史公難以下筆的。
3、中山有哪些歷史文化濃厚的地方?
中山有很多地方歷文化都很濃厚,例如有名的崖口飄色,每年都舉行規模很大的游行活動,展現獨特的歷史傳統,崖口是一個傳統文化保存非常完好的一個小村子,2008年,南朗鎮崖口飄色被正式批準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村子里還有保存完好的佛廟群,其中更有耗資非常大的五百羅漢雕像金身,造型逼真,形態各異,涂上金粉,給人們免費參觀,感受佛教文化的偉大.沙溪鎮的龍瑞村也有保存幾百年之久的佛廟及歷史文物,宗族祖廟等,占地達幾千平方古建筑風味保留完好,盡管很少有游人,但有村民守護,傳統文化意識非常濃厚.當然,有名的孫中山故居,西山寺,以及步行街里面的孫中山文化博物館等都長期免費給游人參觀,感受歷史文化,里面有不少的古物以及介紹,歷史文化都比較濃厚.,
4、古代時候的中山國是哪?你怎么認為?
中山國是白狄建立的國家。中山國的疆域,基本在現在河北石家莊,也包括保定的一部分,《戰國策*秦策》:昔者中山之地方五百里。《禮記*王制》:東曰夷、西曰戎、南曰蠻、北曰狄,狄是一個范指,白狄是確指基本生活在陜北或是陜西東部的狄人。為什么叫白狄,這個白字可能取自于姓氏或取自于生活的地名,沒有確實的定論,白狄的姮姓是非常古老的姓,來自于遠古。
建立中山國的是白狄中的鮮虞一支,為姬姓,姬姓是周王族的姓氏。有種說法:六千年前,炎帝統一關中渭河以南地區時,打敗眾多異姓部落,其中,軒轅氏的一部分遷入渭北來發展,從渭北北山擴散到河套這一區域的軒轅氏,稱北狄或白狄。從公元前555到公元前450年,關于中山國一直沒有詳實確切的記錄始見于記載是《左傳*襄公十八年》,突兀一句,“十有八年春,白狄始來,
”但是這個白狄不能確定是當時的中山國還是鮮虞國。當時的中山國和鮮虞國都在現在的石家莊一帶,西周初封的中山侯國在《戰國策*中山策》里記載了一個故事,給這個初封的中山侯國做了結局的交待,也格外讓人覺得悲辛,中山君鄉都士(國都中的士人),因為羊羹不遍,惹怒了沒分到羊羹的中山國大夫司馬子期,司馬子期就為了一杯羹,游說楚王伐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