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把寒冷的臘月初八這一天定為臘八節,關于臘八節的傳說還有很多,但這一傳說對子女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更有教育意義臘八節怎么來的,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臘八節,俗稱“臘八”。
臘八節,俗稱“臘八”。漢族傳統節日,民間流傳著吃“臘八粥”,泡臘八蒜(有的地方是“臘八飯”)的風俗。節日由來:自先上古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據《祀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蠟”;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后的第三個戌日,后來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逐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后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2、臘八節的來歷是什么?小時候讀過一篇課文,課文中是這樣說的: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家老兩口,吃苦耐勞,持家節儉,省下一筆大家業,可是寶貝兒子卻不爭氣,娶個媳婦也不賢惠,很快就敗了家業,到了臘月初八這一天,小倆口凍餓交加,幸好有村人、鄰居接濟,煮了一鍋大米、面塊、豆子、蔬菜等混在一起的“雜合粥”。意思是:“吃頓雜合粥,教訓記心頭,”這頓粥讓小兩口改掉了惡習,走上正道,靠勤懇的勞動持家,日子一天天也好起來。民間流行臘八吃粥的風俗,就是人們為了以此教訓警告后人,把寒冷的臘月初八這一天定為臘八節,關于臘八節的傳說還有很多,但這一傳說對子女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更有教育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