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缺鎂攝/蔡潤國改善措施。謝謝邀請,水稻葉子偏黃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素或肥害、除草劑使用不當、病蟲危害及生理性早衰等,下面根據田間實踐情況來談談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引起水稻葉子偏黃的情況,當水稻抽穗開花時,病菌經風雨傳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帶病菌,循環侵染為害水稻。
1、水稻底部黃葉怎么回事?
[互粉][互粉][來看我][來看我][來看我]稻底下葉子變黃可能是水稻惡苗病,水稻赤枯病或確素造成,應該及早防治。一、水稻惡苗病發病規律和傳播途徑:水稻惡苗病的病菌在谷粒和稻草上越冬,次年使用了帶病的種子或稻草,病菌隨著種子萌發而繁殖,從秧苗的芽鞘或傷口侵入,引起秧苗發病徒長,發病秧苗常枯萎死亡。未枯死的病苗為淡黃綠色,生長細長,一般高出健苗三分之一左右;根部發育不良,分蘗少,甚至不分蘗,
帶病的秧苗移栽后,把病菌帶到大田,引起稻苗發病。當水稻抽穗開花時,病菌經風雨傳到花器上,使谷粒和稻草帶病菌,循環侵染為害水稻,病菌易從傷口侵入,播了受機械損傷的稻種,或秧苗根部受傷重的,發病就重。旱育秧發病常比水育秧重,防治方法:防治水稻惡苗病重點放在種子的處理上。選用無病的種子留種,這是比較可靠而最有效的方法。
嚴格消毒種子,用強氯精浸種、50%的多菌靈10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5%的惡苗靈120克,加水50千克浸種;或3%的生石灰水浸種48小時。藥液浸咱必須注意的是,液面一定要高出種子層面15厘米-20厘米,供種子吸收,同時,在浸種過程中,藥液面保持靜止狀態,中途不能攪拌,也不能重復使用,以保證悶死病菌。
不管是在秧田還是大田里,發現病株應及時拔掉,防止擴大侵染,妥善處理病稻草,不能隨便亂扔,也不能堆放在田邊地頭,不能作種子催芽的覆蓋物,不能用來捆扎秧把,可集中高溫堆漚,嚴重的用火燒。二、水稻赤枯病:水稻赤枯病是一種生理性病害,俗稱“紅僵苗”、“鐵銹病”,近年來該病在各地發生加重,一般受害田減產1-2成。
該病一般在秧苗移栽后10-15天開始發生,病程短的1個月左右,長的達兩個月,癥狀為秧苗遲遲不返青,或返青后生長不良,僵苗不發,甚至發生死苗。病株地上部分矮小,分蘗減少或不分蘗,開始時葉色濃綠,以后下部葉片沿中脈出現赤褐色斑點,并逐漸擴大,致使整張葉片干枯、變焦,遠望像“火燒田”。稻根開始為深褐色,后變黑、腐爛發臭,
引發赤枯病的原因,一是施用生肥過多,稻苗根系中毒;二是土壤嚴重缺少磷、鉀、鋅,稻株營養失調;三是長期深水灌溉,耕層糊爛,根不下扎,土壤缺氧;四是土壤瘠薄,冷、板、瘦,致使水稻根系發育不良。防治措施:見病后立即噴施惠滿豐,每畝用100-125毫升,對水500倍,同時每畝施硫酸鋅1公斤,降解有毒物質,增強根系活力,促進秧苗轉化,
2、水稻葉子偏黃是怎么回事?
謝謝邀請,水稻葉子偏黃有很多原因,可能是缺素或肥害、除草劑使用不當、病蟲危害及生理性早衰等,下面根據田間實踐情況來談談在水稻種植過程中常見引起水稻葉子偏黃的情況:1、除草劑使用不當除草劑的使用效果與藥劑質量、氣溫、水田環境等因素均有關,使用不當時多數情況下會引起水稻葉子發黃。當前早稻正值除草的時期,一般不建議使用雙草醚,但在稗草抗性嚴重時,早稻也使用雙草醚,常導致禾苗發黃,在用量過大或溫度低于15℃時,藥害會加重,
除雙草醚會導致禾苗發黃外,過量使用吡嘧磺隆/芐嘧磺隆也會造成秧苗葉片發黃,稻株矮化的情況;高溫天氣使用氯氟吡氧乙酸也會引起禾苗發黃。圖:吡嘧/芐嘧磺隆藥害攝/蔡潤國使用雙草醚一般是會出現禾苗發黃的情況,若未引起禾苗嚴重發黃有枯葉的情況,在追施分蘗肥后能夠快速返綠,若出現除草劑藥害,則需要及時噴施碧護、蕓苔素、復硝酚鈉等生長調節劑,以促進秧苗快速恢復生長。
2、缺素或肥害缺素:水稻種植過程會出現缺鋅、缺鎂、缺氮、缺鉀等引起發黃,一般缺鋅出現分蘗期,表現為葉基部中脈先發黃,后黃紅色或紅褐色斑;缺鎂主要表現在中下部老葉上,葉尖、葉緣變黃,葉片下垂;缺氮先是老葉發黃,莖葉和心葉也逐漸發黃至全株黃綠色,遠看綠色帶黃;缺鉀表現為株型矮小,生長慢,下部老葉先黃,葉片上可見赤褐色小斑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