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浙江 > 臺州市 > 大蒜的種植方法,大蒜的種植方法

大蒜的種植方法,大蒜的種植方法

來源:整理 時間:2023-03-11 22:20:24 編輯:好學習 手機版

1,大蒜的種植方法

大蒜栽培技術大蒜栽培要注意施鉀肥,澆水前期要采用漫灌、速排,中后期適當保持土壤濕潤,有墑有干,不宜濕度過大,大蒜栽培措施一是要搞好種蒜處理,將選好的種蒜置于水中浸泡1-2天,使之吸足水后才播種,可以提早發芽;或者將蒜瓣的皮剝掉,也可提早發芽。二是密度,收蒜頭的密度要小,一般行距20-25厘米,株距7-13厘米;收蒜苗的密度要大一些,一般行距13-15厘米,株距5-7厘米。同一品種要因地而異合理確定。三是水肥管理,大蒜只有須根而無主根,因而要特別注意水肥管理。要堅持底肥以有機肥為主,增施草木灰。出苗后,追肥要以速效肥為主。施肥要前期淡,后期濃,前期次數多,后期次數少。
種在土里
留個梗,在梗上劃個溝深3-4厘米,撒大蒜種子,覆土,蓋地膜,壓水
2007年板橋鎮種植訂單大蒜1200畝,農戶畝均收入1360元,高的達2000元左右,總結其技術主要如下:1、選用良種:根據地形、土壤類型及排灌條件的不同,科學規劃,選用不同類型、優質品種紅七星、軟葉蒜、一級、二級早蒜四個品種種植。2、精細整地:種植大蒜以土層深厚、肥沃、疏松、排水優良的砂質土壤為宜。一般深耕15至20厘米,筑2.50米寬左右墑,挖好0.40米排水溝墑面,保持平整、松軟。3、適時播種: 采用烤煙收后輪作,9月25日—10月10日全部結束。4、合理密植:畝用種量70公斤,播種方式為條播,行距0.13米,株距0.10米,每畝密度3—4萬株。5、施足肥料:底肥畝施農家肥1500公斤,n:p:k=2:2:1復合肥25公斤;追肥分四次施,苗肥:全苗后三葉初期,畝施人畜糞尿1500-2000公斤,加5公斤尿素;臘肥:所謂臘肥即在今冬至翌春給作物追施的一次補肥。每畝尿素18公斤,人畜糞1000-1200公斤;抽苔肥:大蒜抽苔期每畝施尿素15公斤;葉面噴施肥在蒜頭急速膨大期,畝噴施0.2-0.3%磷酸二氫鉀溶液。6、加強管理:地干旱時每周灌水一次,畝用45克大蒜除草劑割地草兌45公斤水噴施去除雜草;畝用10%濃度的敵殺死噴施防治鉆心蟲。7、適時收獲。

大蒜的種植方法

2,大蒜怎么栽培

(一)整地理墑 大蒜需肥量較高,一般選擇土層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保水力強的粘壤土。大蒜忌連作,多以烤煙為前作,即當前作收后,應深翻曬垡,細致整地,開溝作畦。一般墑寬2~3米 ,溝寬30厘米,深25~30厘米。 (二)按蒜技術 墑面整理好后用鋤頭開成條溝,溝寬20厘米,深10厘米,然后在溝頂側按6厘米的距離按蒜,蒜背朝里,蒜頭須按穩直立,按蒜后條施大蒜復合肥,再撒一層腐熟的農家肥,排好一溝,接著再開一溝,并把開出來的土覆在前一溝上,照此類推,此種方法農民叫“鏟蒜”。俗話說“深蔥淺蒜”,排栽深度以覆土厚5厘米為宜。 (三)播種季節 應根據各地的氣候環境條件適時播種,過早,氣溫高對幼苗生長不利,病害重;過遲,由于生長期短,葉面積生長量不足,抽苔晚,蒜頭小。農諺說“種蒜不出九(月),出九長獨頭”。在宣威以9月1日—9月15日為最佳節令。 (四)蒜種選擇 作為以采收蒜苔為目的的早熟栽培,選擇具有品種特性、大小均勻的大蒜作種。播種時選短粗而直的蒜瓣,除去彎曲和過小的蒜瓣,分級分墑播種,使其出苗整齊、成熟一致。 (五)蒜種處理 為了防止種子帶菌可用300倍的福爾馬林(甲醛)或多菌靈浸種3小時,浸后要用清水洗干凈,以免藥害。也可以用40~45℃的溫水浸泡90分鐘。在有條件的地方可把種瓣放在0~4℃的低溫下處理1個月,能提早出苗和成熟。 (六)種植密度 畝用種量60千克,播種方式為條播,行距0.20米,株距0.06米,每畝種植55000株。并根據品種特性和土壤肥力適當調整種植的疏密度。 (七)田間管理 1、除草松土:大蒜出苗后如果土壤板結、雜草叢生,應結合除草進行中耕,當苗高10-13厘米,有2-3片葉時進行第一次中耕,苗高26-33厘米有5-6片葉時進行第二次淺中耕。蒜地除草比較費工,為了提高功效應推廣化學除草,畝用45克大蒜除草劑(商品名24%果爾乳油)兌45千克水噴施去除雜草;在播種后出苗前噴灑墑面均有較好效果,該農藥使用方法與其它農藥相反,要應選擇小雨后墑面潮濕才能噴施,才能達到除草作用。 2、灌水:大蒜播種后如果土壤潮潤一般不需灌水即可出苗,土壤干燥時應灌一次齊苗水。在幼苗期一般應少灌水、多中耕,適當控制水分,防止徒長和“退母”過早。在抽苔和鱗莖肥大期要增加灌水,避免受旱,保持土壤濕潤。灌水應以溝灌為主,水不淹過墑面,土潮即撤,避免大水漫灌,蒜頭采收前5~7天應停止灌水,否則容易產生散瓣蒜。 3、施肥:大蒜生長期長,需肥量大,但根系淺,吸肥能力弱,所以應施足底肥,分期追肥,不斷滿足大蒜生長發育的需要。中等肥力的田塊,每畝施農家肥2500~3000千克、大蒜專用肥40千克,在翻犁時施入耕作層。為了使幼苗生長健壯,在苗出齊以后追施一次清糞水(按人糞尿和水1:10的比例),每畝800~1000千克,或追施尿素5~8千克。當苗有3~4片葉,大蒜退母以后,新生根開始吸收土壤養分,進行獨立生活時,如果養分不足,容易出現燒尖(即葉尖干枯),這時應施一次以氮肥為主的“催苗肥”,每畝用尿素10~15千克,結合灌水撒施于墑面或兌水潑澆。在冬前根據苗棵長勢以同等數量再追一次,以促進葉片生長,為后期生長打下物質基礎。開春以后,蒜大部分進入抽苔,這時應重施一次“催苔肥”或“催頭肥”,每畝用尿素25~30千克。大蒜不同洋蔥,不必擔心生長過旺而出現未熟抽苔,植株生長旺盛則蒜苔肥嫩,蒜頭粗壯肉厚,產量高。

大蒜怎么栽培

3,怎樣種植大蒜

大蒜的種植  2.1整地  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坷垃,達到“齊、松、碎、凈”。根據水源確定畦的長短,可打長80~100m,寬4.2~4.4m的畦;也可打長40~50m、寬4.2~4.4m的畦。  2.2選種  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盤和莖盤,按大、中、小和蒜心進行分級,小蒜瓣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選種要求是純白無紅筋、無傷痕、無糖化、無光皮。原則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2.3適時播種  大蒜播種要適時。栽種時間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左右。播種前要曬蒜瓣1~2d。  2.4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萬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開溝器開溝,溝深5cm左右,栽后蒜上方蓋土1cm左右。3、田間管理  3.1灌溉  大蒜需水量比較大,整個生長期一般需要澆4次水。  (1)覆膜水:大蒜播種后需及時澆水,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667平方米澆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滿足大蒜種植的需要,又為覆蓋地膜提供方便。  (2)壯苗水: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或地溫在15℃以上時澆水。  (3)出苔水:蒜苔剛一出尖就澆此水。  (4)膨大水:拔完蒜苔就澆此水。  3.2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是大蒜增產的關鍵,能提高地溫,有機質分解快,水分蒸發量減少,大蒜對環境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澆完覆膜水后,地還稍微下陷,用覆膜機或人工方法覆膜。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將地膜拉緊,兩邊壓牢,以防秋冬刮大風時將地膜揭起。  3.3放苗  蒜芽剛破土,及時把地膜捅破,使苗露出膜外,一般利用早晨或傍晚,氣溫低、地膜彈性小時用新掃帚輕拍地膜或用竹耙須進行輕耬。  3.4人工滅草  大蒜生長期內,氣溫比較低,雜草危害主要在春節后,因有地膜覆蓋,靠人工滅草。方法是用粗鐵條或8mm鋼筋折“7”字型小溝,將地膜破小口鏟除小草苗。  3.5拔蒜苔  當蒜苔上部的彎由下開始向上卷彎時是拔蒜苔的最佳時期。方法是每天中午11時至下午3時用手輕提。4 施肥  綠色食品大蒜施肥的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配方施少量的化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  4.1底肥  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餅肥)5000kg、尿素20kg、硫酸鉀10kg。要求撒施均勻,然后深翻耕地。  4.2追肥  第二年的4月上旬,結合澆壯苗水,每667平方米沖施速效肥尿素10kg。4月中旬每667平方米用0.5kg磷酸二氫鉀溶于50kg水中噴施。5、病蟲害防治  由于綠色食品大蒜種植以有機肥為主,植株的抗病能力強,再加上大蒜生長期內氣溫低,大蒜病蟲害發生比較輕,通常發生的病蟲害為葉枯病、蒜蛆。  5.1葉枯病  葉枯病是大蒜生長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病害,危害嚴重時大蒜不易抽苔,進而影響大蒜的產量,一般防治方法是:4月中旬發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稀釋后噴霧1次即可。  5.2蒜蛆  蒜蛆一般年份發生不普遍,對蒜蛆偏重發生的地塊,可結合整地,在大蒜種植開溝時,每667平方米施草木灰40kg,施于溝內,能有效控制蒜蛆發生。但當蒜蛆危害比較嚴重時,可用藥物防治,防治方法是4月下旬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兌水稀釋后,向大蒜根部灌藥。
大蒜是弦狀須根,吸水肥能力較弱,鱗莖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大蒜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栽培大蒜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耕翻曬垡,在播種前要再整地作畦。大蒜氮、磷、鉀三元素比例為1:0.25:0.9,需氮量最高。大蒜施肥依據收獲的對象不同方法也不同。 1、以蒜苗為收獲對象 播種前結合整地畝施1000—1500千克有機肥作基肥,當蒜苗出土后3.3—3.6厘米時開始追肥,以后每隔10—15天追腐熟人糞尿500—800千克,共追2—3次。 2、以蒜薹和蒜頭為收獲物 基肥畝施有機肥1000—1500千克、尿素2.5千克、過磷酸鈣20—25千克、草木灰50千克,追肥除幼苗期施用外,越冬前要再追施1次,第二年春暖后,要重施1次追肥,一般畝施尿素10—15千克。到蒜頭膨大后,不宜施過濃的糞肥。

怎樣種植大蒜

4,怎么種大蒜

種植大蒜要先催芽,經過晾曬、浸泡、箭頭的蒜瓣,出芽比較快、也比較整齊;起畦播種后要噴藥防草及時澆水,生長期澆3~4次水保持土壤濕潤;返青期后松土施肥,提薹后24~28天,晴天即可收獲。一、催芽種植大蒜要先催芽,經過晾曬、浸泡、箭頭的蒜瓣,出芽比較快、也比較整齊;起畦播種后要噴藥防草及時澆水,生長期澆3~4次水保持土壤濕潤;返青期后松土施肥,提薹后24~28天,晴天即可收獲。二、整土起畦種植大蒜的土壤,要疏松、肥沃,可以用肥沃的沙壤土,深耕細作時一般三犁三耙,將土壤整理平坦細碎,利于大蒜根部扎入。如果是水澆田種植,最好要起1~1.5米寬的畦,溝寬和夠深的差距保持5厘米,一般的溝寬30厘米,方便排水和灌溉即可。三、播種澆水將催芽后的蒜瓣頭朝上,直接插入土壤里,每畝的密度保持在36000株左右,上層覆蓋3~4厘米厚的表土;然后澆水,5~6天后進行第二次澆水;幼苗出齊后第三次澆水;待冬季時再澆一次水,生長期澆3~4次水,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提薹前5天停止澆水。四、鋤草施肥大蒜播種下去后,要對表土噴藥防治生草;生長期也要及時的鋤去田間雜草,防止養份的流失。冬季澆水和返青期及時中耕松土并施肥,大蒜施肥以有機肥和氮肥為主。五、收獲大蒜在提薹后24~28天即可收獲,這個時間受種植的土壤和環境的影響,有長有短,粘質土壤種植的一般提薹后14~16天收獲。收獲時選擇在晴天,土壤比較干燥時進行,收獲之后及時曬干,方便儲存。擴展資料大蒜的生長習性(種植時需要注意的地方):1、溫度:喜冷涼,適宜溫度在-5-26℃。大蒜苗在4-5片葉子時期耐寒能力是比較強的,這時適宜的越冬苗嶺。2、光照:完成春花的大蒜在13小時以上的長日照及較高溫度條件下開始花芽和鱗芽的分化,在短日照而冷涼的環境下,只適合莖葉生長。3、水分:喜濕怕旱4、土壤和營養:對土壤要求不嚴,但富含有機質、疏松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的肥沃壤土較適宜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大蒜
利用現有品種的自然變異群體,通過選擇的手段而育成新品種的途徑叫做選擇育種,簡稱選種。群體的遺傳變異是選擇的基礎,選擇的實質是差別繁殖。大蒜的選擇育種多采用單株選擇法。預選和初選:從良好的供選園圃中用目測法選擇發育良好、無病毒表現、具有綜合優良特性的優良單株100個作為預選株,編號掛牌并登載。預選可分期進行,分別在不同時期測定所需指標。復選:初選株繁殖成營養系的苗,栽植在復選圃內,各株系與順序不設重復。復選階段要制定詳細的調查記載和統計分析項目,如產量因素、植株健壯程度、感病情況等,應特別注意有無病毒感染。從復選圃蒜頭收獲期,要進行復選,一般產量和質量超過初選優系平均值可作為復選株系。決選:復選優系繁殖成的第二代營養系苗栽入決選圃,3~5次重復,每一重復設一小區,栽植密度與當地生產園相同,便于在總株數較多,有重復的條件先對復選株系的主要經濟生物學性狀和是否受到病毒侵染作進一步鑒定,消除土壤和病毒引起的誤差。同時安排在2~4個生態條件不同的產區進行區域試驗,鑒定其在不同生產條件下產量、品質及適應性表現。根據決選圃及區域試驗試驗結果和現場考察做出決選,表現最好的1~2系作為決選營養品系。報審后頒發品種證書,同意在生產中繁殖推廣。
很簡單呀,把蒜每瓣分開種就行啦。
把大蒜分成小瓣,小頭朝上放入盆里的土中(土要把蒜瓣蓋住)上面澆點水。人尿肥不是不能施,但一定要和清水稀釋,要是不稀釋把蒜就燒死了。
①適時播種。大蒜播種的最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最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并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種。長江流域9月份天氣涼爽,適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長。如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則降低越冬能力,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苗子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產的基礎。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蒜瓣數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使每畝有較多的株數。早熟品種一般植株較矮小,葉數少,生長期也較短,密度相應要大,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行距為14~17厘米,株距為7~8厘米,畝用種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葉數也較多,密度相應小些,才能使群體結構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畝栽4萬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畝用種150千克左右。  ③播種方法。“深栽蔥子淺栽蒜”是農民多年實踐得出的經驗。大蒜播種一般適宜深度為3~4厘米。大蒜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插種,即將種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實;二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淺溝,將種瓣點播土中。開好一條溝后,同時開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種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腳輕度踏實,澆透水。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蓋二層稻草或其它保濕材料。栽種不宜過深,過深則出苗遲,假莖過長,根系吸水肥多,生長過旺,蒜頭形成受到土壤擠壓難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過淺,過淺則出苗時易“跳瓣”,幼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育差,越冬時易受凍死亡。  (2)田間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長期雖有種瓣營養,但為促進幼苗生長,增大植株的營養面積,仍應適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應施速效肥,以免脫肥而出現葉尖發黃。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為:  催苗肥:大蒜出齊苗后,施1次清淡人糞尿提苗,忌施碳銨,以防燒傷幼苗。   盛長肥:播種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畝20~30擔,硫銨10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5千克。做到早熟品種早追,中晚熟品種遲追,促進幼苗長勢旺,莖葉粗壯,到爛母時少黃尖或不黃尖。  孕薹肥:種蒜欄母后,花芽和鱗芽陸續分化進入花莖伸長期。此期舊根衰老,新根大量發生,同時莖葉和蒜薹也迅速伸長,蒜頭也開始緩慢膨大,因而需養分多,應重施速效鉀、氮肥 (復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現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剝苗觀察到假莖下部的短薹),以滿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長。  蒜頭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由于蒜頭膨大時氣溫還不高;蒜頭膨大期相應較長,為促進蒜頭肥大,須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鉀肥。如:氮鉀復合肥畝施5~10千克,若單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過多,否則會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長葉而消耗蒜瓣的養分。追肥應于蒜薹采收前進行,當蒜薹采收后即有豐富的養分促進蒜頭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進行,則易導致貪青減產。若田土較肥,蒜葉肥大色深,則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種由于抽薹晚,溫度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齊苗期:一般播種1周即齊苗。追施齊苗肥后,若田土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長。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營養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大蒜齊苗后進入幼苗生長前期,由于齊苗后灌水1次,加之長江流域地區此期也正值秋雨較多的時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間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結束為標志。此階段較長,也正是大蒜營養生長的重要時期。越冬前許多地方降雨已明顯減少。土壤較干,應澆灌1次;越冬后氣溫漸漸回升,幼苗又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應及時灌水,以促進蒜葉生長,假莖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葉已全部展出,葉面積增長達到頂峰,根系也已擴展到最大范圍,蒜薹的生長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應于追孕薹肥后及時澆灌抽薹水。“現尾”后要連續澆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澆灌水,以利貯運。  蒜頭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澆水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和增重。收獲蒜頭前。5天停止澆水,控制長勢,促進葉部的同化物質加速向蒜頭轉運。  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種至出苗前噴除草劑。撲草凈:對防除蒜地的馬唐、灰灰萊、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撲草凈畝用藥100~150克。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畝用藥120~240克。除草通:畝用藥35~6S克。  對以單子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種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釋,晚間噴霧。以雙子葉闊葉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25%惡草靈120~150毫升,或24%果爾45~60毫升,于播種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間噴霧。蒜苗幼苗生長期,當雜草剛萌生時即進行中耕,同時也除掉了雜草,對株間難以中耕的雜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與蒜苗爭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葉鞘,并開始甩彎時,是收藏蒜薹的適宜時期。采收蒜薹早晚對蒜薹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采薹過早,產量不高,易折斷,商品性差;采薹過晚,雖然可提高產量,但消耗過多養分,影響蒜頭生長發育;而且蒜薹組織老化,纖維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組織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進行,此時植株有些萎蔫,葉鞘與蒜薹容易分離,并且葉片有韌性,不易折斷,可減少傷葉。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葉片韌性差,極易折斷。   采薹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以采收蒜薹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葉鞘緊,為獲高產,可剖開或用針劃開假莖,蒜薹產量高、品質優,但假莖剖開后,植株易枯死,蒜頭產量低,且易散瓣。以收獲蒜頭為主要目的,如蒼山大蒜采薹時應盡量保持假莖完好,促進蒜頭生長。采薹時一般左手于倒3~4葉處捏傷假莖,右手抽出蒜薹。該方法雖使蒜薹產量稍低,但假莖受損傷輕,植株仍保持直立狀態,利于蒜頭膨大生長。  ②收蒜頭。收蒜薹后15~20天(多數是18天)即可收蒜頭。適期收蒜頭的標志是:葉片大都干枯,上部葉片退色成灰綠色,葉尖干枯下垂,假莖處于柔軟狀態,蒜頭基本長成。收藏過晚,蒜頭嫩而水分多,組織不充實,不飽滿,貯藏后易干癟;收藏過晚,蒜頭容易散頭,拔蒜時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價值。收藏蒜頭時,硬地應用锨挖,軟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運到場上,后一排的蒜葉搭在前一排的頭上,只曬秧,不曬頭,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經常翻動2~3天后,莖葉干燥即可貯藏。

5,大蒜該怎么種植

大蒜栽培技術 一、大蒜的整地施肥 大蒜是弦狀須根;吸水肥能力較弱,鱗莖又在土壤中生長、膨大,所以大蒜應選擇土壤疏松、排水良好、有機質豐富的地塊栽培。盡管大蒜的適應性較大,但還是以砂壤土為好。因砂壤土疏松,適宜根系發育,返青早,抽薹早,蒜頭大且辛辣味濃,起蒜容易。 栽培大蒜的地塊在前茬作物收獲后立即耕翻曬垡,在播種前要再整地作畦。基肥應在耕翻之前施入。大蒜因生長期長,群體密度高,需肥量大,一般畝施優質有機肥如糞尿肥、廄肥等5000~8000千克;并配合20~30千克磷、鉀肥。有機肥料要充分腐熟,若使用生肥,發酵時會燒傷蒜根,還會引起地下蟲害,尤其是地蛆嚴重發生。要精細整地作畦,畦寬1.5~2米,以東西延長為好。 二、秋播大蒜栽培技術 (1)播種 ①適時播種。大蒜播種的最適時期是使植株在越冬前長到5~6片葉,此時植株抗寒力最強,在嚴寒冬季不致被凍死,并為植株順利通過春化打下良好基礎。長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區,一般在9月中、下旬播種。長江流域9月份天氣涼爽,適于大蒜幼苗出土和生長。如播種過早,幼苗在越冬前生長過旺而消耗養分,則降低越冬能力,還可能再行春化,引起二次生長,第二年形成復瓣蒜,降低大蒜品質。播種過晚,則苗子小,組織柔嫩,根系弱,積累養分較少,抗寒力較低,越冬期間死亡多。所以大蒜必須嚴格掌握播種期。 ②合理密植。密植是增產的基礎。蒜薹和蒜頭的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蒜瓣數和薹重、瓣重三者構成的。應按品種的特點做到適當密植,使每畝有較多的株數。早熟品種一般植株較矮小,葉數少,生長期也較短,密度相應要大,以畝栽5萬株左右為好,行距為14~17厘米,株距為7~8厘米,畝用種150~200千克。中晚熟品種生育期長,植株高大,葉數也較多,密度相應小些,才能使群體結構合理,以充分利用光能。密度宜掌握在畝栽4萬株上下,行距16~18厘米,株距10厘米左右,畝用種150千克左右。 ③播種方法。“深栽蔥子淺栽蒜”是農民多年實踐得出的經驗。大蒜播種一般適宜深度為3~4厘米。大蒜播種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插種,即將種瓣插入土中,播后覆土,踏實;二是開溝播種,即用鋤頭開一淺溝,將種瓣點播土中。開好一條溝后,同時開出的土覆在前一行種瓣上。播后覆土厚度2厘米左右,用腳輕度踏實,澆透水。為防止干旱,可在土上覆蓋二層稻草或其它保濕材料。栽種不宜過深,過深則出苗遲,假莖過長,根系吸水肥多,生長過旺,蒜頭形成受到土壤擠壓難于膨大;但栽植也不宜過淺,過淺則出苗時易“跳瓣”,幼苗期根際容易缺水,根系發育差,越冬時易受凍死亡。 (2)田間管理 ①追肥。大蒜幼苗生長期雖有種瓣營養,但為促進幼苗生長,增大植株的營養面積,仍應適期追肥。由于大蒜根系吸收水肥的能力弱,故追肥應施速效肥,以免脫肥而出現葉尖發黃。大蒜追肥一般3~4次,分為: 催苗肥:大蒜出齊苗后,施1次清淡人糞尿提苗,忌施碳銨,以防燒傷幼苗。 盛長肥:播種60~80天后,重施1次腐熟人畜肥加化肥,每畝20~30擔,硫銨10千克,硫酸鉀或氯化鉀5千克。做到早熟品種早追,中晚熟品種遲追,促進幼苗長勢旺,莖葉粗壯,到爛母時少黃尖或不黃尖。 孕薹肥:種蒜欄母后,花芽和鱗芽陸續分化進入花莖伸長期。此期舊根衰老,新根大量發生,同時莖葉和蒜薹也迅速伸長,蒜頭也開始緩慢膨大,因而需養分多,應重施速效鉀、氮肥(復合肥更好)10~15千克。于現尾前半月左右施入(可剝苗觀察到假莖下部的短薹),以滿足需要,促使蒜薹抽生快、旺盛生長。 蒜頭膨大肥:早熟和早中熟品種,由于蒜頭膨大時氣溫還不高;蒜頭膨大期相應較長,為促進蒜頭肥大,須于蒜薹采收前追施速效氮鉀肥。如:氮鉀復合肥畝施5~10千克,若單施尿素,5千克左右即可,不能追施過多,否則會引起已形成的蒜瓣幼芽返青,又重新長葉而消耗蒜瓣的養分。追肥應于蒜薹采收前進行,當蒜薹采收后即有豐富的養分促進蒜頭膨大。若追肥于蒜薹采收后進行,則易導致貪青減產。若田土較肥,蒜葉肥大色深,則可不施膨大肥。中、晚熟品種由于抽薹晚,溫度較高,收薹后一般20~25天左右即收蒜,故也可免追膨大肥。 ②水分管理 齊苗期:一般播種1周即齊苗。追施齊苗肥后,若田土較干,可灌水1次,促苗生長。 幼苗前期:幼苗期是大蒜營養器官分化和形成的關鍵時期。大蒜齊苗后進入幼苗生長前期,由于齊苗后灌水1次,加之長江流域地區此期也正值秋雨較多的時期,因此要控制灌水,并注意秋雨后田間的排水工作。 幼苗中后期:以越冬前到退母結束為標志。此階段較長,也正是大蒜營養生長的重要時期。越冬前許多地方降雨已明顯減少。土壤較干,應澆灌1次;越冬后氣溫漸漸回升,幼苗又開始進入旺盛生長,應及時灌水,以促進蒜葉生長,假莖增粗。 抽薹期:蒜苗分化的葉已全部展出,葉面積增長達到頂峰,根系也已擴展到最大范圍,蒜薹的生長加快,此期是需肥水量最大的時期,應于追孕薹肥后及時澆灌抽薹水。“現尾”后要連續澆水,以水促苗,直到收薹前2到3天才停止澆灌水,以利貯運。 蒜頭膨大期:蒜薹采收后立即澆水以促進蒜頭迅速膨大和增重。收獲蒜頭前。5天停止澆水,控制長勢,促進葉部的同化物質加速向蒜頭轉運。 ③中耕除草。可于播種至出苗前噴除草劑。撲草凈:對防除蒜地的馬唐、灰灰萊、蓼、狗尾草等有效。50%的撲草凈畝用藥100~150克。西馬津和阿特拉津:畝用藥120~240克。除草通:畝用藥35~6S克。 對以單子葉禾本科雜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大惠利120~150克于播種后5~7天(出苗前)加水30~50千克稀釋,晚間噴霧。以雙子葉闊葉草為主的蒜田,每畝用25%惡草靈120~150毫升,或24%果爾45~60毫升,于播種后7~10天(出苗前)加水40~60千克,晚間噴霧。蒜苗幼苗生長期,當雜草剛萌生時即進行中耕,同時也除掉了雜草,對株間難以中耕的雜草也要及早拔除,以免與蒜苗爭肥。 (3)采收 ①采收蒜薹。一般蒜薹抽出葉鞘,并開始甩彎時,是收藏蒜薹的適宜時期。采收蒜薹早晚對蒜薹產量和品質有很大影響。采薹過早,產量不高,易折斷,商品性差;采薹過晚,雖然可提高產量,但消耗過多養分,影響蒜頭生長發育;而且蒜薹組織老化,纖維增多;尤其蒜薹基部組織老化,不堪食用。 采收蒜薹最好在晴天中午和午后進行,此時植株有些萎蔫,葉鞘與蒜薹容易分離,并且葉片有韌性,不易折斷,可減少傷葉。若在雨天或雨后采收蒜薹,植株已充分吸水,蒜薹和葉片韌性差,極易折斷。 采薹方法應根據具體情況來定。以采收蒜薹為主要目的,如二水早大蒜葉鞘緊,為獲高產,可剖開或用針劃開假莖,蒜薹產量高、品質優,但假莖剖開后,植株易枯死,蒜頭產量低,且易散瓣。以收獲蒜頭為主要目的,如蒼山大蒜采薹時應盡量保持假莖完好,促進蒜頭生長。采薹時一般左手于倒3~4葉處捏傷假莖,右手抽出蒜薹。該方法雖使蒜薹產量稍低,但假莖受損傷輕,植株仍保持直立狀態,利于蒜頭膨大生長。 ②收蒜頭。收蒜薹后15~20天(多數是18天)即可收蒜頭。適期收蒜頭的標志是:葉片大都干枯,上部葉片退色成灰綠色,葉尖干枯下垂,假莖處于柔軟狀態,蒜頭基本長成。收藏過晚,蒜頭嫩而水分多,組織不充實,不飽滿,貯藏后易干癟;收藏過晚,蒜頭容易散頭,拔蒜時蒜瓣易散落,失去商品價值。收藏蒜頭時,硬地應用锨挖,軟地直接用手拔出。起蒜后運到場上,后一排的蒜葉搭在前一排的頭上,只曬秧,不曬頭,防止蒜頭灼傷或變綠。經常翻動2~3天后,莖葉干燥即可貯藏。 三、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 大蒜利用地膜覆蓋栽培技術有顯著的增產作用。 地膜覆蓋的效應。大蒜利用地膜覆蓋后,有如下明顯的效應: ①改善了環境條件。地膜覆蓋后,在冬前可提高5厘米處的地溫2~3℃。因此,加速了大蒜冬前幼苗的生長,秧苗健壯,抗寒力強。加上冬季地溫較高,故越冬因低溫凍死率大大減少,約少5倍左右。翌春,由于地溫高2.6~3.7℃,大蒜幼苗返青早,生長快,植株生長量大,葉面積大,為豐產奠定了基礎。地膜的不透水性,降低了土壤水分蒸發量,有利于土壤的保墑防旱。所以大蒜進行地膜覆蓋后,可以減少澆水次數,土壤墑度適宜,早春避免了澆水降低地溫之弊,為植株生長創造了有利條件。地膜覆蓋后增強了土壤保水保肥力,提高了養分利用率,保持了土壤疏松,防止了澆水過多發生的地面板結,有效地改善了土壤環境條件。大蒜進行地膜覆蓋后還減輕了病蟲害的發生。地膜阻擋了種蠅向蒜根周圍產卵,減少了根蛆為害。地膜覆蓋也抑制了雜草的發生和危害。 ②促進了大蒜的生長發育。由于環境條件的改善,大蒜地膜覆蓋條件下,植株生長健壯,根系發達,葉面積大。葉面積指數可提高0.025。 ③早熟和高產。由于地膜覆蓋的溫度效應,所以大蒜地膜覆蓋栽培后,抽薹期可提前6~10天,成熟期提前5~8天。早熟為早騰地創造了條件,可有效地調節下茬作物的栽培期。利用地膜覆蓋,大蒜可增產蒜薹55.35%,增產蒜頭44.8%。 (2)栽培技術 ①整地、施肥。精細整地,可提高地膜覆蓋的效能。地膜覆蓋后,大蒜吸肥增多,故應增施有機肥,減少以后追肥的用工麻煩。進行地膜覆蓋一般用小高畦。畦寬因地膜寬度而定。 ②蓋膜。一般先播種,后蓋膜。膜耍蓋嚴、壓緊。做到膜緊貼地;無空隙,膜無皺紋,有洞及時用土堵上。 ③播種。由于地膜覆蓋后生長期延長,所以秋播大蒜可適當晚播5~7天。密度應適當稀一些,每畝35000~38000株為宜。播種方法同秋播。 ④苗期管理。播種覆膜后,立即澆水,促進蒜瓣扎根。近出苗時,再澆1次水,以利幼苗出土,頂破地膜,繼續生長。有頂不出膜來的幼芽,可幫其行人工破膜。人工破膜的口越小越好。在幼苗生長階段灌1次促苗水,入冬時,澆1次越冬水。在生育期內應經常巡視,發現幼苗壓在膜下時,要立即扶出膜外,防止苗在膜下生長。 ⑤中后期管理。在花芽、鱗芽分化期,仍然要保護好地膜。發揮其保溫作用,直至抽薹前期方可去掉地膜。其它管理同秋播大蒜栽培。 四、青蒜苗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為了達到蒜苗早熟豐產、供應期長的目的,以選早熟二萌芽發根早、葉肥嫩、蠟粉少的品種為好。如成都的云頂早、二水早、上海的崇明大蒜、廣西的全州肉蒜。 (2)播種。不論在露地還是保護地內,均做成1.5~1.7米寬的平畦。畦內施腐熟的有機肥,每畝3000千克,淺翻10厘米。 為提早和延長蒜苗的上市時間,使之陸續不斷地供應市場,各地要利用早熟品種早萌芽發根的特點,采取促早處理,盡量提早播種,提早采收。長江流域6~8月份正值高溫炎熱天氣,因而蒜瓣須經過浸種和低溫處理,才能促使蒜瓣早萌芽發根。處理的方法有:①將蒜瓣在井水中浸1晝夜后播種,但浸種時間不能過長,以免引起種瓣腐爛。②浸種后,剝去蒜皮播種,可提早半月左右采收。③將已剝皮的蒜瓣用清水淘洗,取出后立即放在地窖中,保持15℃的溫度和一定的濕度,使之在較密閉的環境條件下發根,約經10天左右大部分蒜瓣發根后即可播種。④用清水或尿液浸種1晝夜后平攤在濕潤的地面或濕草上,上面再薄蓋濕草;促使早萌芽發根。⑤將蒜瓣噴濕后,有條件的可存放冷藏庫或冷藏柜中,以2~4℃低溫處理2~4周,以促進種瓣內酶的活動,使之及早出芽發根。播種后出苗早而整齊,可提早15~20天采收。 播種密度應根據品種的特點和播種時期而定。如品種選云頂早蒜,夏至至大暑播種,密度為4~5厘米密栽,播后2個月選收;品種選二水早,立秋至處暑栽培,株距6~7厘米或錯位栽,70天左右收獲。播種時,把蒜種瓣豎直密排在畦上。播完后上面蓋土3厘米,澆透水后再撒土1~2厘米,用稻草蓋種效果更好。 (3)肥水管理。播種后若土壤過于,須立即灌水,使土壤濕潤,確保蒜苗早出并整齊。齊苗后薄施速效肥1次提苗,播后40天內進行第2次追肥,若土壤較干,追肥后接著再灌水1次促苗。坡地不能灌水者,追肥要勤、要淡、要多,以保持土壤濕潤,利于蒜苗生長。 (4)采收。蒜苗長到20厘米以上后,可陸續分批選收,或者隔株采收,收后再施追肥促長。采收的方法,一般是1次連根拔起,洗凈泥土雜物后上市;也可以選晴天在離地面3厘米處用刀割苗采收,收后加強肥水管理。這樣2次采收,畝產可以由2000千克提高到3500~4000千克。 五、蒜黃栽培技術 (1)品種選擇。蒜黃的產值較高,應選用大瓣品種,以求發芽快,生長粗壯,產量高。選種時剔除凍、爛、傷、弱的蒜瓣。 (2)栽培場地。蒜黃主要在冬春低溫季節栽培,凡是有一定溫度條件的場所均可進行。多采用保溫性能較差的塑料大棚、小拱柵、風障畦、空室、菜窖,或在流水的河灘地、泉水地旁進行。 在保護地內挖30~40厘米深的栽培床,床寬12~15米。在室內可用磚砌成0.5~0.6米的長方形栽培池。在河灘或泉水邊,可挖成1~1.5米深的栽培地。栽培蒜黃可用細沙或砂壤土。在栽培床內鋪沙或土3~6厘米,攤平。 (3)播種。蒜黃可在10月上旬到翌年3月下旬連續不斷地播種和收獲。從種到收獲,在適溫條件下約20~25天。可根據上市期確定播種期。 播種前,把選出的蒜頭用清水浸泡24小時,使之吸足水分后去掉蒜盤踵部,一個換一個地把蒜頭緊緊排在栽培池內,盡量不留空隙,空隙處亦用散種瓣填嚴。一般每平方米采用蒜種10~20千克。播后上面覆蓋細沙3~4厘米,用木板拍實壓平,再澆足水。水滲下后,再覆1~2厘米一層細沙。 (4)田間管理。①遮蔭。蒜芽大部分出土時,栽培床上蓋葦簾或草苫子遮光,亦可蓋黑色塑料薄膜遮光,以軟化蒜葉,保證蒜黃的質量。蓋簾過晚,或蓋得不嚴密,蒜苗見光,會使葉片變綠而降低品質。蓋簾還有保護栽培床溫度和濕度的作用。②溫度管理。播種后至出土前,利用保護地的覆蓋措施盡量提高栽培床溫度,白天保持25~28℃,夜溫不能低于18~20℃,如有條件,夜溫略高于日溫更好。出苗后至苗高10厘米時,為使苗粗壯,白天可降低溫度至20~25℃,夜溫16~18℃。苗高20~25厘米時,通風量還應加大。白天保持18~20℃,夜溫14~16℃,以促進蒜苗粗壯,高產,改善品質。收獲前4~5天,盡量加大通風,白天保持10~15℃,夜間10~15℃,防止秧苗徒長倒伏。③水分管理。蒜黃栽培中,第一水應充足,一定要淹沒蒜瓣。以后每2~4天澆1次水,保持栽培床經常濕潤。水分管理要根據保護地內的溫度和秧苗時期確定,溫度高,蒸發量大,秧苗大時,勤澆,澆水量應大,反之應小些。收割前2~3天應澆水,以保持蒜苗細嫩。④通風。栽培床內有時積聚大量二氧化碳或保護地加溫時放出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在中午溫度高時,應放風換氣。出于保溫需要,一般不必過多地通風。 (5)收獲。蒜黃高25~30厘米左右時,即可收割。從播種至收獲約20~25天。收割時刀要快,下刀不宜過深,以貼地皮割下為宜,不可割傷蒜瓣。割后不要立即澆水,防止刀口感染3~4天后澆水,促進第二茬生長。約過20天后可收第二刀。收第三主刀時連瓣拔起。第一刀,每千克蒜種可產蒜黃0.7~0.8千克,第二刀約0.4~0.5千克。收割后的蒜黃要扎成捆,放在陽光下曬一下,使蒜葉由黃白色轉變為金黃色,稱“曬黃”。曬的時間不要太長,并注意防凍。 六、大蒜套作栽培技術 蒜苗與其它作物的間種套作。若以蒜苗為主,則以對蒜苗出苗有利,促進蒜苗的生長為前提。間種套作時蒜苗的密度要考慮設株行距,使之既適于間套作物的生長,又能在蒜苗出土前起遮蔭防曬作用。如:蒜苗套播白菜秧(又稱小白菜)、莧菜、菠菜、蕪荽等生長期短,植株開展度小的葉菜,蒜苗行距應為10~15厘米,株距應縮短為4~5厘米占株行距為8~10厘米見方也行。間套作物應在栽完蒜后立即播種,這種套播方式老農稱為“飛一點種籽”,即播量要少,要播均勻。未播勻的,現2~3片真葉時,須及時勻密,勻后薄施腐熟人糞尿促苗。 大蒜生姜套作。選擇生育期長的白皮蒜,行行壟栽,壟臺上栽蒜,壟溝里栽姜。大蒜50厘米大壟雙行,每個壟溝里栽單行姜。姜需要遮蔭,大蒜植株在壟臺上起遮蔭作用。春播大蒜一般于2~3月播種,姜5月播種。 七、大蒜的儲藏保鮮 (1)蒜苗、蒜薹和鮮蒜頭的貯藏 ①冰窖貯藏。選背陰密閉的屋子或地下室為窖,窖底應有水溝通向屋外,屋內地面鋪冰厚0.8米,墻砌冰0.5米厚,砌至近屋頂處止。將蒜苗或蒜薹按1千克扎成一捆,裝入塑料薄膜袋內,每袋裝15千克,外用繩捆扎入窖堆放,一層包一層冰渣填滿,直堆到離屋頂約2米處止,上面封一層冰,再在上面鋪稻殼1米封嚴,以防冰融化。這樣可使大蒜貯藏半年以上。 ②裝入無毒塑料袋中短期貯藏。蒜薹為防斷口老化和腐爛,在裝袋前將斷口放人10%的食鹽水中殺菌,裝入袋后抽去空氣封住袋口呈真空包裝。每隔半月檢查1次,開袋口通風1次,以調節袋內氣體成分。 (2)干蒜頭貯藏 ①掛藏法。選無散瓣、帶假莖的蒜,每100頭捆在一起,掛屋內外通風避雨處。可貯藏半年以上。 ②堆藏法。收獲后去假莖和根,曬干放干燥通風處,可貯半年左右。 ③青鮮素貯藏法。用1%的青鮮素水溶液,在收蒜頭前1~2周噴灑大蒜莖葉,可抑制大蒜發芽,延長貯藏期。 ④糠皮埋藏法。在貯藏箱或筐內的底部鋪一層厚約2厘米的糠皮,然后一層蒜頭一層糠皮,層積至離容器口5厘米處,上面用糠皮覆蓋。這樣用糠皮保持較穩定的溫度,減少了氧氣,增加了二氧化碳,抑制了大蒜的呼吸作用,可延長貯藏期。 八、大蒜的良種繁育 (1)選種。大蒜選種,應從田間管理開始。在栽培中,應做到擇良好的地塊,挑良好的蒜種,適期播種,合理密植,培育壯苗,加強肥水,適時收薹收蒜,妥善保存。大蒜收獲時應從田間開始選種,首先選葉片落黃正常、無病蟲害表現的植株。再從中選頭大而圓,底平無賊瓣,無損傷,大小均勻,皮色肉色、分瓣數符合本品種特性的蒜頭,單曬、單辮、單收藏。播種前劇出受凍、受熱、受傷、發芽過早、發黃、失水干癟的蒜頭。如用以上措施,年年進行選種,建立種子田,則可提高種性。有條件時,可從產量高、品質好的冷涼山區 、高緯度地區產地,引入為種,進行大面積換種,亦可迅速改良種性。 (2)氣生鱗莖繁殖。利用氣生鱗莖作種,可加速良種繁殖,并有降低病毒積累量、提高品種生活力的作用。氣生鱗莖留種時,應不收蒜薹,待蒜頭完全老熟、植株干枯時采收七采下成熟的氣生鱗莖,篩選直徑在0.5厘米以上貯藏越夏。秋季撒播在平畦內,每畝保苗12萬至15萬株,覆土厚2厘米左右。其它管理與秋播大蒜相同。第二年長成獨頭蒜,留獨頭蒜作種。第三年長出正常的蒜頭,用此蒜頭作種用,產量提高,種性較好。
大蒜的栽培技術 大蒜是一種喜好冷涼、要有充足的光照、喜濕怕干作物,其以富含腐殖質而肥沃、疏松透氣、保水排水性能強土壤為宜,砂質土填滿栽培大蒜,辣味濃、質地松、不耐貯藏。 一、整地施肥 1、整地作畦:要選擇排灌方便,疏松透氣的土壤,進行精耕細耙,整平作畦。 2、基肥施和用:因大蒜系淺根系作物,所以吸肥力弱,對基肥質量要求較高,主要選用全效優質的有機肥為主,一般畝施3000公斤有機肥,三元素復合肥40公斤或尿素15公斤加磷酸二銨20公斤,肥土要均勻,提前施入到土壤中,以免造成肥害。 二、播種 1、最佳播種時間及畝用種量: 根據我區的自然氣候特征,即大蒜本身特性,在適宜的栽培季節內寧早勿晚,盡量延長幼苗的生長時期,有利于蒜薹的發育和鱗莖的在8月中旬至9月底,由種植所需的產品不同(青蒜、蒜薹、蒜頭),其播種量也不同,一般在300-400斤每畝。 2、種蒜選擇及處理 種瓣是大蒜幼苗期的主要營養來源,其大小、好壞,對產品器官形成的影響很大。愈大,植株長勢愈壯,而形成的鱗莖也愈重,相應畝產就高。因此,在播種前要選瓣,挑出潔白肥大、無病無份的蒜瓣做種瓣。 3、播種方法: 第一種,先開溝灌水,栽蒜后覆土,稱濕播法。第二種,多打孔栽蒜,鎮壓后澆水,謂干播。 4、播種密度及深度 大蒜產量是由每畝株數,單株蒜頭瓣數和瓣重三者所構成,所以要合理密植,一般畝保苗在4至4.5萬株,即行株距25×4厘米,這樣才能獲得較高的產量。播種的深淺也影響其產量,一般播種深度在3-4厘米,過深過淺都不易大蒜出苗。 四、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 大蒜在萌芽期,不需較多水肥,幼苗期是大蒜營養器官分化和建成時期,也是田間關鍵時期,幼苗前期要適當控制灌水,臨冬前灌大水一次,提高土壤濕度。在大蒜退母結束期及花莖伸長期,這兩年時期對水肥要求較多,應多澆水,隨水追肥。 2、中耕除草 中耕除草,對大蒜的生長也起到極其重要的地位,一可以疏松土壤增大透氣性,二可以起保墑、保肥、減少土壤肥力消耗
大蒜的種植   2.1整地   耕翻深度一般在20cm左右,要細耕、耙平、耙實,沒有明顯坷垃,達到“齊、松、碎、凈”。根據水源確定畦的長短,可打長80~100m,寬4.2~4.4m的畦;也可打長40~50m、寬4.2~4.4m的畦。   2.2選種   人工扒皮掰瓣,去掉大蒜的托盤和莖盤,按大、中、小和蒜心進行分級,小蒜瓣根據具體情況處理。選種要求是純白無紅筋、無傷痕、無糖化、無光皮。原則要求每粒重量5g左右。種子大小是獲得高產的關鍵。   2.3適時播種   大蒜播種要適時。栽種時間在白露末秋分初(9月底10月初),氣溫17℃左右。播種前要曬蒜瓣1~2d。   2.4合理密植   一般行距20cm,株距16~17cm,每667平方米2萬株左右。方法是用耙或開溝器開溝,溝深5cm左右,栽后蒜上方蓋土1cm左右。 3、田間管理   3.1灌溉   大蒜需水量比較大,整個生長期一般需要澆4次水。   (1)覆膜水:大蒜播種后需及時澆水,澆足澆透,一株不漏,每667平方米澆水100立方米。此次水既滿足大蒜種植的需要,又為覆蓋地膜提供方便。   (2)壯苗水:一般在4月上旬左右或地溫在15℃以上時澆水。   (3)出苔水:蒜苔剛一出尖就澆此水。   (4)膨大水:拔完蒜苔就澆此水。   3.2地膜覆蓋   地膜覆蓋是大蒜增產的關鍵,能提高地溫,有機質分解快,水分蒸發量減少,大蒜對環境的需求得到滿足。在澆完覆膜水后,地還稍微下陷,用覆膜機或人工方法覆膜。無論哪種方法都要將地膜拉緊,兩邊壓牢,以防秋冬刮大風時將地膜揭起。   3.3放苗   蒜芽剛破土,及時把地膜捅破,使苗露出膜外,一般利用早晨或傍晚,氣溫低、地膜彈性小時用新掃帚輕拍地膜或用竹耙須進行輕耬。   3.4人工滅草   大蒜生長期內,氣溫比較低,雜草危害主要在春節后,因有地膜覆蓋,靠人工滅草。方法是用粗鐵條或8mm鋼筋折“7”字型小溝,將地膜破小口鏟除小草苗。   3.5拔蒜苔   當蒜苔上部的彎由下開始向上卷彎時是拔蒜苔的最佳時期。方法是每天中午11時至下午3時用手輕提。 4 施肥   綠色食品大蒜施肥的原則是以有機肥為主,配方施少量的化肥;以底肥為主,追肥為輔。   4.1底肥   9月下旬,每667平方米施優質農家肥(充分腐熟的廄肥、堆肥、餅肥)5000kg、尿素20kg、硫酸鉀10kg。要求撒施均勻,然后深翻耕地。   4.2追肥   第二年的4月上旬,結合澆壯苗水,每667平方米沖施速效肥尿素10kg。4月中旬每667平方米用0.5kg磷酸二氫鉀溶于50kg水中噴施。 5、病蟲害防治   由于綠色食品大蒜種植以有機肥為主,植株的抗病能力強,再加上大蒜生長期內氣溫低,大蒜病蟲害發生比較輕,通常發生的病蟲害為葉枯病、蒜蛆。   5.1葉枯病   葉枯病是大蒜生長過程中的一種主要病害,危害嚴重時大蒜不易抽苔,進而影響大蒜的產量,一般防治方法是:4月中旬發病初期每667平方米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g,兌水稀釋后噴霧1次即可。   5.2蒜蛆   蒜蛆一般年份發生不普遍,對蒜蛆偏重發生的地塊,可結合整地,在大蒜種植開溝時,每667平方米施草木灰40kg,施于溝內,能有效控制蒜蛆發生。但當蒜蛆危害比較嚴重時,可用藥物防治,防治方法是4月下旬每667平方米用50%辛硫磷乳油100mL,兌水稀釋后,向大蒜根部灌藥。
種大蒜應選擇土壤肥沃、疏松、排水良好的沙壤土種植。播種期8月到9月中旬,作青蒜栽培的應早些,可在8月中旬前播種,而作蒜頭和蒜苔栽培的可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播種。播種前應施足基肥,一般畝施腐熟豬、羊、鴨等農家肥2000公斤以上,過磷酸鈣30公斤,硫酸鉀5公斤,酸性土壤應增施生石灰50~70公斤,調節土壤酸堿度。播種采取穴植,每穴2—3瓣,間距17×20厘米,深度保持在0.02~0.3米,播種后覆蓋一層草木灰或澆上一層泥沙漿。 注意:播種前將種子催芽,方法是:將蒜瓣放入大木桶內,一邊噴水,一邊攪拌,直至蒜皮全部濕潤,然后保持濕潤2~3天,即可播種。
文章TAG:大蒜的種植方法大蒜種植方法

最近更新

  • 共同經營,什么可以作為企業的共同的經營主線

    什么可以作為企業的共同的經營主線什么是共同經營主線美國著名管理學家安紹夫(I.Ansoff)是持有狹義戰略定義觀點的代表人物。安紹夫根據自己在美國洛克希德飛機公司等大型多種經營的公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澈的意思,到底層溝通本來就不存在嗎?

    5.句子:站在雄偉的群山上,俯瞰一片清澈見底的湖泊,令人賞心悅目,2、晶瑩剔透的意思是形容湖水或海水非常清澈透明,可以看到盡頭,那么,它的意思應該是和“徹底”意思差不多的“溝通”,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怎么養烏龜,烏龜要怎么養

    烏龜要怎么養2,如何養好烏龜3,怎樣養烏龜4,烏龜怎么養1,烏龜要怎么養建議買個恒溫加熱管,最好是金屬的,安全,不買玻璃的,因為容易碎,恒溫到28-30度都可以,記得水位一定要高過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服裝色彩搭配方法,衣服的顏色怎么搭配

    衣服的顏色怎么搭配盡量選風格一致的,冷暖,明暗等,同一色系而深淺有區分的最保險。你可以參考一下一些時尚雜志現在是夏天天氣比較炎熱,我覺得顏色淡一點的比較好,連快一點的,還有衣服搭配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屬兔和屬羊的合不合,屬兔的和屬羊的配對嗎

    屬兔的和屬羊的配對嗎兔配羊你們是形神合一的一對。兩個人都隨和浪漫、平易近人,你們可以遷就彼此的消極情緒,家庭生活將使你們享受到極大的喜悅和滿足。兔先生欣賞羊太太的善良與溫柔;羊太太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水滸傳讀后感600字,觀看水滸傳后的感想600字

    觀看水滸傳后的感想600字2,水滸傳讀后感600字1,觀看水滸傳后的感想600字《水滸傳》讀后感《水滸傳》講述了以宋江為首的一百零八個好漢從聚義梁山泊,到受朝廷招安,再到大破遼兵,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筆記本電腦關機后要拔電源嗎,筆記本電腦關機后一定要拔電源嗎

    筆記本電腦關機后一定要拔電源嗎拔電源最好呢,原因是,如果你一直通電的話,這對你的電池不好,因為充滿了之后,電源還在上面,就形成一個回路,對筆記本不好。還在一個就是如果你不在家里,而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6

  • ps人物素材圖片,PS人物素材

    PS人物素材nipic.com呢圖網,這個很好用,素材很全,像素夠大~2,ps前期人物素材http://www.sakuramoon.cn/?fromuid=2344123,尋ps ......

    臺州市 日期:2023-05-05

主站蜘蛛池模板: 锡林郭勒盟| 定边县| 乌什县| 朝阳县| 郸城县| 静宁县| 武夷山市| 来宾市| 台南县| 建昌县| 上高县| 阿图什市| 泾阳县| 同德县| 丹寨县| 呈贡县| 石门县| 上杭县| 丹寨县| 新竹市| 南通市| 龙门县| 兴山县| 印江| 滨海县| 灵璧县| 六盘水市| 定结县| 吴堡县| 沁源县| 博白县| 铜陵市| 门头沟区| 新平| 合川市| 华容县| 长岭县| 新平| 府谷县| 东兰县| 玛曲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