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國對城市都有級別劃分,因此出現了所謂的一線、二線、三四線等劃分排名;大部分城市的經濟水平都和級別所在掛鉤,三線城市向著二線城市方向發展,二線城市則是追趕一線城市,而一線城市則是朝著國際大都市方向發展。無論是城市本身的規模,還是經濟總量或是人口基數來看,成都穩居國內前8的城市,所以成都是怎么都不至于需要晉升到二線城市的。
1、哈爾濱晉升為二線城市,你怎么看?
如果以普通職工收入來評衡一個城市為幾線,哈爾濱可能要算新五線了。再評企業,能拿得出手的企業幾乎沒有,像網上有人開玩笑的“你把我制藥六廠放在眼里了?”可見哈爾濱制藥六廠已經算頭牌企業了,不過在國內企業里相差懸殊。再來看現在流行的行業,房地產不做評價,互聯網在哈爾濱基本沒有,大部分的科技企業都是做外包開發的,并沒有自主運營的產品,
互聯網也可以說是一個城市的“翻身仗”,然而哈爾濱并沒有打好。深圳我們不比,沿海城市,我們比杭州成都,九幾年甚至00后成都還是個也并不算什么出色的城市,也就是在互聯網浪潮成都興起了,發現不少的網絡文娛公司都在那邊。再說杭州,更出了阿里等一流的品牌,房價都快趕追北上廣,是政策原因?還是觀念原因?小時候總聽老一輩人說,“你玩電腦能玩出啥名堂來啊”。
可能因為文化差異,我們接受新鮮事物的能力比較弱,但是新時代需要改變觀念了,到了現在,聽說過一句話嗎“投資不過山海關”。如果哈爾濱的創業環境足夠好我可能會積極的為哈爾濱做貢獻,但可能現實情況不樂觀,再說人文素質,在哈爾濱可能過斑馬線的時候很少能有車主動讓人的,這個問題可以在哈爾濱任何一條斑馬線做測試。哈爾濱以前并不是這樣,那個時候的哈爾濱人還都是“哈爾濱人”,現在哈爾濱人逐漸變成了“黑龍江人”,
素質的問題在于教育,教育也不是文化課,而是思想品德。你可以學歷不高,但是你的品行要好,這個問題可能會在若干年后迎刃而解,因為等到那個時候,天下就是孩子們的了,在如今家家都有學上的時代,思想教育會普及,哈爾濱人文素質會提高。但是哈爾濱的發展問題,需要官民共同努力,不要做“績效考核”,一切出發點為哈爾濱未來,
2、成都晉升為二線城市,你怎么看?
成都本來就是二線城市,何來晉升?關于新一線城市至于許多朋友關注的所謂新一線城市,并且成都排名榜首,這就是扯淡了。一本商業雜志,根據一些商業指標,將包括昆明在內的15個城市劃為所謂的新一線城市,你覺得有半毛錢的權威性嗎?事實上昆明和成都、武漢,南京和杭州是一回事嗎?假如過幾年后面一些城市起來了,15個城市不夠排,是不是得再排個新新一線?新一線城市是第一財經在每年發布一次的《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中,將15個繼北上廣深之后的城市定義為新一線城市,
根據商業資源集聚度、城市樞紐性、城市人活躍度、生活方式多樣性和未來可塑性五大維度進行綜合評估之后的一個排名。在這5大維度中,完全沒有關于經濟/產業、收入、科教文衛和財政金融等城市硬實力方面的指標,更像是一份純市場調查公司的商業資源分布、分析報告書。這樣看來,所謂的新一線其實和城市綜合實力沒有半毛錢關系,純粹就是針對城市居民消費習慣的排序,
成都晉升二線?事實上拋開這個所謂的新一線不講,成都在北上廣深之后的城市中,都是屬于數一數二的存在。論GDP超1.5萬億元,排在它前面的只有重慶、天津和蘇州,論人口規模超1600萬,屬于特大城市。無論是城市本身的規模,還是經濟總量或是人口基數來看,成都穩居國內前8的城市,所以成都是怎么都不至于需要晉升到二線城市的,
成都的一些數據:2018年GDP總量1.53萬億元,國內第8;常住人口1633萬,全國第4;去年吸引常住人口28萬,全國第5;社會零售消費6801億元,全國第6;金融存款3.7萬億元,全國第6;財政稅收1424億,全國第11;機場客流5300萬,全國第4;地鐵里程6條線共計226公里,全國第8;高校數量全國第10;全國10大商圈占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