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光谷政務中心搬到光谷中心城后,光谷的各項公共服務設施都陸續在光谷東建成。據我所知,光谷這邊企業偏多,如果你在光谷這邊上班,可以考慮光谷這邊的房子,特別是光谷中心城、光谷生物城、未來科技城等區域的設計理念,將光谷的高科技和自然最完美的融合在了一起。
1、武漢的長江新城和光谷,未來哪個潛力更大?
作為一個武漢人,一個曾經長期在高新區生活的人,談一下個人觀點吧。樓主說的長江新城、光谷的潛力,應該是從區域綜合實力尤其是產業發展方面來看的,其實武漢不止有這兩個產業高地和聚焦發展的地方,從功能區上看,還有武漢開發區(沌口)、臨空港經濟區(東西湖),屬于多點開花,而非兩區爭霸,但是從發展潛力上看,從目前武漢城市發展格局而言,近三十年內,我更看重光谷。
創新生態鏈聚集大家可以想一下,中國城市發展的歷程和觀念改變,以前是搞小城鎮,現在要搞大都市圈,其實,在一個城市中,也有這種趨勢,撒胡椒面、多點開花,而非做強做大一極,產業難以形成協同效應,很難帶來的化學反應,所以大趨勢還是資源聚集。長江新城、光谷都是走的“創新”發展路徑,都是準備做高端產業的,目前,光谷是武漢市創新資源最聚集、最豐富的地方。
比如大家看武漢這幾年發展的互聯網產業,小米、小紅書、斗魚、盛天網絡等等,基本上都位于光谷,這些優質項目,將繼續把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吸附在光谷、把大量的互聯網人才吸附在光谷,所以從這點上將,創新資源的聚集度一定會越來越高,而非越來越分散。這個角度,光谷勝一籌,空間發展格局一個區域的地理位置,對未來發展起著重要作用。
光谷,也就是東湖高新區,面積518平方公里,位于武漢東南部,東接鄂州,盛傳武鄂一體化將進一步拓展光谷發展空間,個人覺得應該不是空穴來風,此外,再看交通情況,光谷緊靠武漢火車站、離天河機場1小時車程,離即將投用的鄂州機場1.5小時車程,交通非常便利。加上光谷經過三十年的發展,已經形成規模,基礎設施建設等基本完善,
長江新城在這方面也不差,距離天河機場、武漢火車站不遠,規劃的立體交通體系讓人期待,還有黃陂這個后花園,應該說空間格局非常好,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什么呢?就是現在基礎設施還比較差,后期開發投入太大,需要逐步滾動開發,而這至少需要幾十年的時間。這一點上,兩者打平,光谷略勝,其他不多說了,從三十年的維度看,更看好光谷,從更長遠的角度看,不好預測了。
2、長江新城會擠壓武漢光谷嗎?你怎么看?
黃皮的發展史就是一部對其他區的掠奪史,硚口的漢正街,江漢區的服裝廠,東西湖的地鐵,他邊上幾個區沒有不倒霉的,這不,黃皮長江新城又來了,進行規模更大的全市范圍內挖墻腳,東西湖的輕工大已經被挖過去了,還想搶光谷的科學城,你個武湖都是荒無人煙,毛都沒有,整天盡想著摘果子的好事。黃皮別的本事沒有,一窩下好幾個到是個能耐,黃皮的兩大絕活,爆人口和搶資源,星際爭霸高手啊,
黃皮本來在宏圖那邊有3和8可以延伸到黃皮,非要先跑過來把金銀湖這邊的2和7搞過去,以后8延伸到黃皮又是板上釘釘。哪怕在金銀潭永旺那里拐出一個直角再在宏圖那里反向拐出一個大銳角,也在所不惜啊;哪怕把3號線廢在宏圖那里,以后做不了任何延伸都在所不惜;你市區的人到機場多花半個小時算個啥,老子就是要條條地鐵通黃皮,
別個東西湖沒有任何先天優勢,不靠等不靠要,自力更生這些年,從最低端的物流,機電,食品加工一路努力,不斷增強實力,成為經濟實力排在武漢市前幾名的行政區,直到現在得到國家認可,授予了國家級開發區的榮耀,東西湖現在更是越做越大,產業轉型升級,搞顯示面板,芯片,網絡安全,大數據,成為武漢第二個高新科技企業聚集地,豈是你堪家磯武湖陽邏一幫游手好閑等天上掉餡餅的二流子能比的?首先搞清楚,機場是屬于武漢市的,不是你黃皮私有產物,當時市里看到鄭州的臨空經濟區搞得火熱,武漢再不申請一個國家級臨空港開發區以后不好搞,但是靠你黃皮那房地產經濟開發區可憐的實力能爭取到國家級開發區的頭銜嗎?顯然不能夠,沒辦法只有把東西湖拉過來,讓東西湖改名臨空港經濟開發區申請國家級這才成功,但是這都是掛羊頭賣狗肉的伎倆,真正靠著臨空港開發區獲利的是黃皮,整天打著國家級招搖撞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