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以前一樣,周邊地市該怎么樣還是怎么樣。.2;開封市全年全市生產總值1934.95億元,三次產業結構為15.1∶40.4∶44.5;經過對比可以看到,許昌經濟總量要好于開封,三大產業占比來看,基本與兩座城市的定位一致(許昌是一座工業城市,開封是旅游城市),但是說實話,第一產業(農業)占比過高是開封的硬傷,而且個人覺得以第三產業為主的開封市,并沒有多少優勢,反而許昌的第二產業可以說優勢是絕對的。
1、河南汛情嚴重,黃河邊的開封怎么樣了?
我就是開封市人,我給大家說說開封市這幾天的情況。我們開封現在情況還可以,前幾天也是連下三天三夜的大雨,公交車停開了兩天,有個別的燒油的公交車在堅持,我們的包公湖那幾天已經倒灌了,一渠六河的水已經倒灌了,西湖的水漫出來了,街上有魚了,有人在撈魚。我們小區有少量積水,那天早上我們小區的業主們一大早就出去把下水道的窨井蓋的雜物清除掉,有夫妻倆一起的,有父親帶孩子的,有一個人的,我出去的時候有點晚了,沒有插上手,
那天我想出去,打車不好打了,也有,就是太少,東郊勞動路的水比較深,需要上班的人淌水還可以過去,這兩天夜里還有雨,只是雨不是太大,沒有積水。今天白天已經出太陽了,陽光明媚,藍天白云,晴空萬里,非常漂亮,晚上有少量烏云,現在還沒有下雨,在下雨的幾天里,開封市的生鮮蔬菜水果,沒有漲價,貨源充足,沒有影響到市民的日常生活,雖然沒有發生什么事情,我發現小區里有關部門的人員在排查隱患,我們小區的物業下雨的那幾天全部在崗。
2、河南開封發展前景如何?
說開封的發展前景之前,就繞不開這座古城的歷史,河南開封是著名的旅游城市,兩千年前曾經是世界的繁華大都市,因汴河成為中國宋朝的古都,后來因為黃河水患和常年戰亂,開封的繁榮逐漸走向沒落。現在開封遺留下來的名勝古跡,清明上河園、開封府、大相國寺、龍亭公園、翰園碑林、天波楊府,變成了全國著名的旅游景點,每個景點每天都有宋代的文化民俗表演,再現了宋朝的繁榮,現今的開封目前主要是以旅游業來發展城市的經濟,
未來的開封肯定還是依托旅游資源繼續發展,打造和發揚旅游文化名片,因為開封的交通和鐵路比較落后,經濟發展一般,土質疏松的原因開封又不能建設高樓大廈,所以各方面發展條件都受到限制。中原經濟區的建設,正在實施鄭汴一體化的城市發展戰略,以開封的旅游文化和鄭州的經濟發展、交通鐵路進行結合,在中原城市群的總體規劃中,鄭汴中牟形成白沙片區,將開封作為鄭州都市圈的功能城市,將鄭州的部分教育職能逐步向開封轉移,使開封成為鄭州都市圈的教育基地,實現一體化發展,
3、如果,河南的省會是開封或洛陽怎么樣?對河南人意味著什么?
只要河南行政區劃沒有大的調整,省會地位,妥妥的,會是鄭州。河南省版圖和格局決定了:省會定鼎鄭州,是必然的、最優的選擇!河南省及周邊地區,有中原、中州之稱,從先秦以來,河南地區可謂是古國林立、人口稠密,是歷代王朝的腹心——歷史上經歷了多輪變遷后,在明代形成了版圖的基礎——這個格局穩定后,河南長啥樣呢?看到河南地圖,有什么特點?輪廓形狀:略似一個不規則的“中”字東、西、南、北,四個角,與多個省份相鄰,中間的河南猶如一個“中”,又好似一個胖版的“十字”。
這冥冥之中與其中原、中州的“中”完美契合,自然地理:一半平原,一半山地;黃河分成南北兩半交通格局:兩大干線交匯,構成了河南的動脈我們知道:秦嶺淮河是中國的南北方分界線,我們常常說北方人、南方人,河南人在這個問題上有一些爭議:到底是“南人”,還是“北人”?秦嶺淮河一線的最中間一段,就穿過了河南——河南既有北方區域,也有南方區域。
河南,屬于東部還是西部?不東不西,它西接西北、東望淮海,河南,屬于北方還是南方?不北不南,它北跨黃河、南抵長江。河南省市跨越南北、連接東西的“中樞省”,它的自然地理、交通干線格局,都是中正、嚴整;這樣的地理環境和格局,決定了它必須找一個最優中心,才能承擔起交通中心——而交通中心溝通的不僅是河南的動脈,而且是全國最重要的干線,這對于城市的推動力極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