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者的印象里,關羽失荊州責任在于關羽,畢竟關羽作為鎮守荊州的主將,具有指揮軍隊的權利,史書大多稱贊關羽征伐襄樊,而沒有說劉備戰略攻略襄樊。當劉備擊潰曹操,拿下漢中之時,應該迅速的做出決策,要么一鼓作氣從漢中繼續進攻長安,牽制住曹操兵力,防止曹操發動東線戰事威脅荊州;要么就調動西川東線與荊州接壤的的兵力去增援關羽,因為誰都知道以曹操睚眥必報的性格,是不會對丟掉漢中失去夏侯淵這樣的事情無所動作的,而能夠想到的報復方案,只能是荊州的關羽。
1、荊州對于蜀國有怎樣的戰略意義?失荊州,全是關羽的錯嗎?
諸葛亮隆中對,提議劉備首取荊州。這里物華天寶,人杰地靈,特別是它的地形奇特,呈環抱之勢,易守難攻,是兵家必爭的戰略地,荊州開始為劉表所有,魏蜀吳對這塊寶地都虎視眈眈,劉表死后被曹操攻破,赤壁之戰,曹操大敗,帶領部隊回到鄴城,于是荊州被劉備占領。諸葛亮在隆中對中,評價荊州:“荊州北據漢、沔,利盡南海,東連吳會,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國,
”意思是說,荊州北面有漢水、沔水,向南可以取得兩廣地區的全部物資資源,東面與吳郡和會稽郡相連,西面通向巴郡和蜀郡,這是兵家必爭的戰略要地。換句話說,荊州作為軍事要地,進可攻退可守,因此成為三國競相爭奪的要地,上面說的是第一個問題。那么,失荊州,是不是完全是關羽的錯?劉備向西平定益州后,授權關羽監督管理荊州事務,
220年,孫權派呂蒙、陸遜攻打荊州,關羽被潘璋部將馬忠所殺,荊州被東吳占領。蜀失荊州,這里有幾個方面的因素:1)關羽的自大與輕敵219年,關羽攻打樊城曹仁,水淹于禁七軍,殺了將軍龐德,關羽威名震動了中原。此時的關羽更加不把魏吳放在眼里,諸葛亮早言,聯吳抗魏。但當孫權派使者為自己的兒子向關羽的女兒求婚,關羽不但辱罵了使者,還說:“虎女安肯嫁犬子”,連同孫權也被羞辱,因此導致孫權不滿,決心攻打荊州,
陸遜為了迷惑關羽,寫了一封信給他,信中“表達”了自己對關羽的仰慕之情,讓關羽飄飄然,放松了對陸遜的警惕。2)傅士仁、糜芳投敵叛變荊州與江陵南郡、公安互為犄角,成鼎足之勢,后兩處的兵力也達到了兩萬余眾,呂蒙為了讓荊州城孤立無援,用了一計——勸降糜、傅二人。由于糜、傅二人早已對關羽心存不滿,加上關羽限期催糧,因此,東吳不費吹灰之力招降了二人,
加速了荊州失守。3)蜀軍兩線作戰從兩個方面來看:一個方面北方劉備親率在219年攻打漢中和西川,而這一年關羽攻打樊城,另一個方面關羽同時對魏軍曹仁、吳軍呂蒙作戰,魏吳聯手奪了荊州。這兩個方面,雖然讓蜀軍占領漢中,卻失去了戰略要地——荊州,個人以為,以上三個方面的原因,如果說關羽自身原因占60%的錯,其它兩個方面則各占20%的錯。
2、關羽丟掉荊州,該把責任推給關羽一人嗎?
關羽發動樊襄戰役,初期取得很大勝利,擒于禁,斬龐德,將曹仁圍困于襄陽,史稱關羽“威震華夏”,曹操都被關羽打懵了,準備遷都跑路,正當關羽志得意滿之時,卻傳來了荊州失守的消息,原來,在關羽主力都派遣到前線北伐之時,呂蒙卻乘機襲擊江陵,關羽最終敗走麥城,荊州從此淪陷,而劉備為給關羽報仇發動夷陵之戰又遭遇慘敗,蜀漢因此徹底失去統一天下的機會,因此很多人認為關羽是葬送蜀漢的千古罪人。
荊州失守真的是關羽的責任么?失荊州真的因為大意么?筆者以為,荊州失守并非關羽的責任,真正應該為荊州失守負責的應該是劉備和諸葛亮,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劉備與諸葛亮不及時補救,荊州其實無論換誰都守不住,那么這樣說的依據是什么呢?諸葛亮考慮不周首先說諸葛亮,諸葛亮在隆中對中提到“東和孫權”與“跨有荊、益”本身就是自相矛盾,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諸葛亮在隆中對中,完全把孫權當做制衡曹操的一枚棋子,一味的利用孫權,卻沒有給孫權相應的利益,別說孫權也算一代雄主,只要不是傻子,誰愿意一直被諸葛亮當槍使,為諸葛亮做嫁衣?荊州對于劉備集團很重要,但是對于孫權集團更重要,荊州在劉備手上,那么長江上流就在劉備手上,長江上流在劉備手上,那么劉備隨時可以順江而下襲取江東,東吳沒有荊州,相當于蜀漢沒有漢中,雖然劉備是盟友,但是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劉備這幾年發展一日千里,甚至能夠在正面戰場數次擊敗敗曹操,對此,孫權可是寢食難安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