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說的情況在廣西東南靠廣東的普遍存在,在桂西、北會少很多,我們村就有很這種情況。陳銘樞(1889—1965),廣東合浦(今廣西浦北)人,北伐將領(lǐng),抗戰(zhàn)名將,廣西桂平人,我來告訴你真實原因,第一我們講白話語言和生活習(xí)俗與廣東珠江三角州人群十分相似,對廣東有天然的親近感和認(rèn)同,而且追根我們祖上亦是廣東內(nèi)遷而來桂的,所以喜歡去廣東打工或發(fā)展。
1、廣西為什么有很多祖籍是福建的人?
據(jù)說兩廣人大多來源福建,當(dāng)年狄青滅南蠻,后來又發(fā)生溫疫,嶺南地廣人稀,中原地區(qū)人多地少,于是就慢慢往福建地區(qū)遷徙,再后來人口又漸漸往兩廣移民,像廣東廣西很多人都是先祖從福建到兩廣為官,后來定居下來,后代也在本地落地生根,開技散葉了。很多地方的縣志,大家族族譜都是有記載的,因此雖然在地理位置上相隔很遠,但在語言和風(fēng)俗上還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
2、為什么有些廣西人在縣城買房、供房,房子又空著無人居住,又到廣東珠三角打工?
廣西桂平人,我來告訴你真實原因。你說的情況在廣西東南靠廣東的普遍存在,在桂西、北會少很多,我們村就有很這種情況,第一我們講白話語言和生活習(xí)俗與廣東珠江三角州人群十分相似,對廣東有天然的親近感和認(rèn)同,而且追根我們祖上亦是廣東內(nèi)遷而來桂的,所以喜歡去廣東打工或發(fā)展。第二我們有強烈的家鄉(xiāng)情結(jié),有強烈的光宗耀祖的榮譽感,只要有好事有所成就都想讓族人知曉,就如錦衣不夜行,所以在廣東賺錢回老家縣城買房是值得驕傲的!第三這是現(xiàn)實具有價值的,家有父母和孩子,為了父母生活貼近現(xiàn)代生活,為了提高孩子教育水平為一我著想,畢競城里教育資源比村上好太多,希望下一代通過教育實現(xiàn)家庭改變提升!乃至改變命運實現(xiàn)人生超越!常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父輩做不到的兒輩上,兒輩沒實現(xiàn)的孩輩上!第四告訴你房子沒空著,還有巨大實用價值:肩負安置老人,提高孩子教育,錦衣不夜行的光鮮,地方經(jīng)濟和房價的中堅力量!第五因為以上之原因必須努力去廣東打工,否則后繼無糧難以為繼!這就是你問題之原因!無他!,
3、廣西欽州有哪些歷史名人?
廣西欽州有不少歷史名人,這里介紹3位與讀者分享。馮敏昌(1747—1806),壯族,廣西欽州市欽北區(qū)大寺鎮(zhèn)馬崗村人,清代重要詩人和教育家,馮敏昌出生于書香門第,曾祖父馮應(yīng)祥,曾任翰林院編修;祖父馮經(jīng)邦,亦曾任翰林院編修;父親馮達文,曾任開建、臨高、花縣教諭,授編修,晉封奉政大夫,為清朝正五品官員。馮敏昌在家風(fēng)影響下,自幼才思敏捷,勤奮好學(xué),書畫詩文無不精通,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考中進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后授編修。他撰寫過《孟縣志》《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等,主修過《廣東通志》,編有《漢魏六朝五言古詩選》《韓詩選》《蘇詩選》《古文合選》《文章心印》等書,他一生詩作2000余首,文200多篇,主要收錄進《小羅浮草堂詩集》《小羅浮草堂文集》《嶺南感舊錄》《篤志堂文抄》《師友淵源集》《華山小志》《河陽金石錄》等書中。
黃明堂(1866—1938),壯族,欽州大寺鎮(zhèn)人,民國軍事將領(lǐng),1903至1905廣西爆發(fā)人民起義,黃明堂收集了幾百人,在鎮(zhèn)南關(guān)那模村一帶襲擊清軍,后率部接受孫中山的改組。1907年9月孫中山欽防起義失敗后,派黃明堂為大都督,黃明堂率革命軍攻下鎮(zhèn)南關(guān),在清軍反攻下,率部退入越南。1908年參與云南河口起義,攻占河口,
后因接濟斷絕,他率余部600多人退走越南,后孫中山派他回粵桂邊組織革命武裝。辛亥革命后,他率部連攻數(shù)縣,被委任為鎮(zhèn)統(tǒng),1922年陳炯明背叛后,他被任命為南路討賊總司令,妻子歐陽麗文為別動隊司令。他率軍討伐陳炯明,1923年孫中山將黃明堂軍改編為中央直轄(后改稱建國粵軍)第4軍,黃明堂為軍長,其妻為其第3旅旅長。
1925年6月,蔣介石新編第2師師長陳章甫包圍建國粵軍第4軍軍部并繳其械,建國粵軍第4軍宣告結(jié)束,1938年日寇進占廣州,他從廣州回欽州組織民眾抗戰(zhàn),途中病逝,時年72歲,國民政府以中將待遇安葬。陳銘樞(1889—1965),廣東合浦(今廣西浦北)人,北伐將領(lǐng),抗戰(zhàn)名將,1909年考入南京陸軍第四中學(xué),1912年3月考入保定陸軍軍官學(xué)校,1913年底赴日法政學(xué)校學(xué)習(xí),1916年回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