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區域衛生規劃,按功能將鄉鎮衛生院明確劃分為中心衛生院和一般衛生院。(三)逐步推進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根據、工作項目等因素,合理核定鄉鎮衛生院編制,規范鄉鎮衛生院科室設置和崗位設置,(四)加強鄉鎮衛生院特色產品的定制及市場化運營,為鄉鎮患者推出特色產品套餐,如針灸、中醫、癌細胞檢測等,大大增強基層患者對鄉鎮衛生院的依賴程度;至于市場化運營,可以先完善自身,借助外力實施市場化運營與推廣,實現鄉鎮衛生院檢驗科盈利機制。
1、鄉鎮衛生院的出路在哪里?
新一輪的醫改政策出臺以前,鄉鎮衛生院引入民營資本,更有甚者將醫院外包出去,采用聯合經營模式。其中大家熟悉的‘莆田系’就從那個時候開始迅速發展壯大,再加上這個時期大量醫務人員流失,業務能力明顯下滑,出現了‘3級醫院門庭若市,鄉鎮衛生院門可羅雀’頭重腳輕的怪像。新醫改政策出臺以后,目的是使醫療資源下沉,實現‘常見病、多發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首診在基層的目標,
突出以預防為主,重點提升基層醫療業務能力,讓老百姓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就納入了鄉鎮衛生院的重點工作任務,主要對轄區內‘65歲以上老年人、慢性病’等實行分類管理,并向老百姓提供治療方案。原本很好的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執行到后期,很多地區本末倒置,將工作考核重點放在大量的紙質資料上面,從而忽略了老百姓的就醫獲得感,很多衛生院出現了‘重公衛、輕臨床’的現象,人員工作積極性不高,績效考核明顯流于形式,大部分鄉鎮衛生院發展舉步維艱。
鄉鎮衛生院作為‘縣、鄉、村’三級服務體系的中間環節,地位相當重要,要說是否有出路?答案是肯定的,就是首先如何提升自身的服務能力,尤其是‘常見病、多發病’的診斷治療。其次真真正正的將公共衛生服務與臨床醫療實現有機結合,放棄大量的紙質資料工作,把公衛服務做到百姓家中去,通過自愿的家庭醫師簽約服務,讓更多的慢性病、常見病、多發病患者留得住在基層診治,而鄉鎮衛生院能接得起這塊服務工作。
2、鄉鎮衛生院和縣醫院區別在哪里?
鄉鎮衛生院一般屬于二級乙等醫院,主要負責老百姓最基本的醫療問題,像普通感冒的診治,疫苗的接種,院內有最常規,簡單的檢查設施,像血細胞分析儀,透視機等。縣級醫院則比鄉鎮醫院上升一個級別,屬于二級甲等醫院,縣級醫院設施配備明顯優于鄉鎮衛生院,一般情況下,鄉鎮衛生院處理不了的疾病,會轉診到相應的縣級醫院,縣級醫院處理不了的又要轉診到市級三級醫院。
3、鄉鎮衛生院的發展方向在哪里?
(一)逐步配強配齊衛生技術人員,保證老百姓“中病不出鎮”,每年通過向社會上招考具有執業資格的衛生技術人員。建立健全人才吸引機制,實行優惠政策,吸引大學本科以上畢業生到鄉鎮衛生院工作。創造良好條件,使高學歷醫療衛生專業人才“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二)逐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使鄉鎮衛生院從自食其力以藥養醫轉到政府養醫。
貫徹落實黨的衛生工作方針,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要堅持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質”,“堅持以農村為重點”,“強化政府責任和投入”;逐步改造鄉鎮衛生院業務用房,逐步購置、更新設備設施,(三)逐步推進鄉鎮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根據區域衛生規劃,按功能將鄉鎮衛生院明確劃分為中心衛生院和一般衛生院,加強鄉鎮衛生院編制管理。
按照精簡、高效的原則,根據、工作項目等因素,合理核定鄉鎮衛生院編制,規范鄉鎮衛生院科室設置和崗位設置,嚴格準入條件,禁止非衛生技術人員進入衛生技術崗位。對不符合執業資格人員,要逐步分流、清退,(四)加強鄉鎮衛生院特色產品的定制及市場化運營,為鄉鎮患者推出特色產品套餐,如針灸、中醫、癌細胞檢測等,大大增強基層患者對鄉鎮衛生院的依賴程度;至于市場化運營,可以先完善自身,借助外力實施市場化運營與推廣,實現鄉鎮衛生院檢驗科盈利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