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光《訓儉示康》中有“習其家風”之語,我這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不要留下后悔的遺恨怎么去傳承和弘揚優秀家訓,家風,中國人歷來重視家風,關于家風的文字記載更是多如繁星,”等傳唱千古的家規、家訓、家風司馬光在一篇家訓中教導兒子什么千古名句?。
《訓儉示康》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所寫的散文作品,為司馬光寫給其子司馬康,教導他應該崇尚節儉的一篇家訓。文章先寫司馬光自己年輕時不喜華靡,注重節儉,現身說法,語語真切。接著寫近世風俗趨向奢侈靡費,講究排場,與宋初大不相同,復舉李文靖、魯宗道、張文節三人的節儉言行加以贊揚,指出大賢的節儉有其深謀遠慮,而非侈靡的庸人所能及。進而引用春秋時御孫的話,從理論上說明“儉”和“侈”所導致的必然后果,使文章更深入一層。最后連舉六名古人和本朝人的事例,又以正反兩面事實為據進行對比說明了一個深刻的道理:儉能立名,侈必自敗。末尾以“訓詞”作結,點明題旨。全文說理透辟,有理有據,旨深意遠,反復運用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
中國人歷來重視家風,關于家風的文字記載更是多如繁星。司馬光《訓儉示康》中有“習其家風”之語。庾信在《哀江南賦》序中說:“潘岳之文采,始述家風;陸機之辭賦,先陳世德。”辛棄疾在《水調歌頭·題永豐楊少游提點一枝堂》詞中有:“一葛一裘經歲,一缽一瓶終日,老子舊家風。”喬吉的《兩世姻緣》第一折中有,“是學的擊玉敲金三百段,常則是撩云撥雨二十年,這家風愿天下有眼的休教見。”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六中有:“惺齋乃詩人,槄園(汝霖)司馬之子,落筆綽有家風。”巴金在《家》中也有這樣一段,“讓這個女人住在客廳里,不僅侮辱了這個尊嚴的地方,而且會在公館里散布*亂的毒氣,敗壞高家的家風”……另外,還有更為著名的孟母三遷的故事和《顏式家訓·慕賢》中說:“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等傳唱千古的家規、家訓、家風
3、翻譯《陸游家訓》原文:后生才銳者,最易壞.若有之,父兄當以為憂,不可以為喜也.切須常加簡束,令熟讀經學,訓以寬厚恭謹,勿令與浮躁薄者游處,自此十許年,志趣自成.不然,其可慮之事,蓋非一端.吾此言,后人之藥石也,各須謹之,毋殆后悔.后輩中鋒芒畢露的人最容易變壞,倘若有這樣的人,做父兄的應當引以為憂,而不可以高興。一定要經常認真地嚴加管教,令他們熟讀儒家經典和諸子百書,訓導他們做人必須寬容、厚道、恭敬、謹慎,不要讓他們與輕浮淺薄之人來往和相處,這樣經過十多年,志向和情趣自然養成。要不然,可以憂煩的事情決非一件,我這是給后人防止過錯的良言規戒,各位都要謹慎地對,不要留下后悔的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