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聽粵語歌曲,看粵語視頻,下載粵語教材。請你們看看,廣東的地鐵、公交和各大面對公眾服務的政府部門,到廣東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和廣州電視臺等粵語電視臺的誕生,還有從80年代開始TVB落戶廣東,就已經證明國家對粵語的發展和保護的支持,更別說周總理對粵語的支持是有真正的文獻記錄,如果了解一下廣交的歷史和廣東最早的粵語電視臺珠江經濟臺和廣東電視臺的歷史都知道是不是國家一直在支持粵語的發展和保護。
1、外省人如何最快學會粵語(廣東白話)?
要想快速學會粵語,有很多方法。如聽粵語歌曲,看粵語視頻,下載粵語教材,但據本人經驗,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多與說平話的人用口語交流。潛移默化,久而久之,自然就會說一口流利的粵語,但前提是,初學時,語言生澀、跑調,不通順,不要怕人笑話。有道是,要想高,人面操,簡言之,臉皮要放厚點。大多數人就是過不了這關,最終學不會粵語,
2、感覺廣東會講粵語的人越來越少了,有人建議將粵語作為一門課程,大家怎么看?
粵語會消亡這個觀點,沒有什么依據,我個人觀點,粵語不會消亡,甚至在將來很長一段時間都不會消亡。至于將粵語當作一門課程,這個建議非常棒,并不是因為我是廣東人懂粵語我才支持這個建議,而是因為,粵語本身就是中華漢民族古代語言體系的遺存和演變至今的,不管是詩、詞、歌、賦,用粵語誦讀,都是更有韻味和意境的,這就能讓現代的我們更能夠觸摸到中華文化幾千年前的精髓和體會幾千年前的先輩們的情懷和精神。
3、廣東的學校如果實行粵語、普通話雙語教育,這對粵語的傳承有積極的意義嗎?
謝邀,這個問題真實地反映了兩廣的現行情況。大約在新世紀之前,廣東很多地方實行了雙語教育,在廣州,深圳,佛山等大中城市實行普通話教學,但東莞,中山,韶關,湛江等中等城市因師資力量不足只好實行雙語教育。進入新世紀后,雙語教育逐漸減少,特別是這兩年,普通話教學已占統治地位。相信不出20年,南方漢語方言將成為博物館級別了,
這種情況引起語言學界的爭論,也引起方言區人們的憂郁。比如粵語,是中國最早形成的漢語方言,無論是公元前862年“楚伐揚越,南海事楚”,還是公元前387年“吳起收揚越,置蒼梧郡”而產生的楚越民族融合語言白(北)話都彌足珍貴。但國家意識是推行普通話,逐步統一中國語言,必然損壞粵語利益和存亡,所以,雙語教育理論是不成立的。
4、怎樣學好粵語?
買一本學粵語的書,再聽許冠杰、譚詠麟、張國榮、林子祥、張學友、劉德華、區瑞強、鄭秀文、林憶蓮、王菲、楊千樺這些歌手的歌,尤其是男女對唱的歌邊學邊唱理解一些基本的字面意思和發音,到廣東生活和工作可以早上去粵式茶樓飲早茶聽本土粵語找人聊聊天,盡量不要講普通話,因為一枱人只要有1人講普通話全部都會轉廣普。有時間找幾個朋友唱K專唱粵語歌喝兩杯小酒爆幾句粵語粗口,最好”食返地口水”咁就好快學識,
5、你們覺得廣東現在很多學校都不給學生在校講粵語,這樣的行為好嗎?
老穆認為,學生在學校是可以講方言的,但是,在課堂上還是要講普通話的。普通話需要推廣,但方言同樣需要傳承,不是嗎?老穆之前曾看到一則新聞,廣東某小學曾下發通知,禁止學生在學校講方言,具體內容如下:為激發全體師生熱愛祖國語言文字,從下周起,請全體師生進入校園后說標準普通話,不夾帶方言,不轉變語音、語調。在校園內說普通話,課堂發言,課下交流時使用普通話,
說句實話,學校的出發點是好的,是為了推廣普通話。但卻引發了家長的不滿,家長認為這樣的做法太武斷了正因為如此,區政府發了糾正通知,允許學生課后使用方言!不僅廣東地區有方言,各個地區都有方言,方言屬于非物質文化園遺產,需要繼承和發揚!老穆小時候,老師上課都是用方言,我們學生也是用方言回答問題那個時候,不好意思說普通話,盡管宣傳欄上寫著“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正因為如此,老穆上大學時,還說“吃huan”、“打電fa”、“小liao”由此可見,普通話推廣很重要!但老穆想說,方言也需要傳承!朋友們,你們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