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備接收了荊州,就和東吳之間不存在借荊州的情況,這樣在法理上,東吳沒有取荊州的名義,雖然東吳也會對荊州虎視眈眈,但如果劉備擋住了曹操,并且成功的整合了荊州的人才和資源的話,劉備勢力就會完整的占據了整個荊州,而不是后來的三家分荊州。如果劉備攻取了襄陽,劉備那一點人馬也不能保全荊州。
1、如果當時劉備歸還了荊州,孫劉兩家結好,關羽就不會敗走麥城了嗎?
我們通過現象看本質:開始孫堅跨江擊劉表,山中遇埋伏,身中亂石、亂箭,人馬皆死于峴山之中,從至東吳元氣大傷,一振不撅。當時號稱劉皇叔的劉備,他們還沒形成氣侯,劉皇叔領著二個異性小弟,東倒吃羊頭,西倒吃狗頭,有奶便是娘,就象三只紅頭蒼蠅,胡飛亂串。辛好兄弟三人到隆中,請了個諸葛亮為軍師,才有了隆中決策,“建國計劃”曹操大軍壓境東吳,孫權進退兩難:和北魏大軍直接交鋒,必敗無疑,投降北魏的話,有不甘心,百年后無法面對祖列宗,
正當孫權一愁莫展時,劉備的軍師諸葛亮出訪東吳,巧舌如簧的說服東吳。孫劉聯合抗擊北魏曹操,才上演赤壁大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局面,再說荊州:孫劉兩家先前有約,誰取荊州歸誰。只是劉備當時羽毛末豐,缺兵少將,怕東吳一口吃悼自己,白己取的荊州,卻給東吳寫了張借條,埋下隱患。如果劉備歸還了荊州,孫劉兩家能合好嗎?就是劉備將荊州歸還給東吳,只能換取暫時的和平,
2、如果劉備不取西川,荊州還會丟了嗎?
題主的意思是:劉備不取益州,專心發展鞏固荊州,荊州還會不會丟了?恩,這樣的話,暫時是不會丟的,長遠來看,荊州會不會丟,得看劉備如何發展了?赤壁之戰后,劉備拿下了荊州四郡,后又向孫權借來了南郡,劉備共占有荊州五郡之地:南郡、零陵郡、武陵郡、長沙郡、桂陽郡。五郡之地,是無法抗衡曹操與孫權的,必須要發展,劉備如果要生存下去,就必須進一步向外發展,
北面,是曹操占據的南陽郡,原荊州治所襄陽也在曹操的控制之中,向北面發展,就勢必與曹操產生軍事沖突,當然不是不能發展,發展難度極大。西北面,是上庸、房陵、西城郡,也是曹操的勢力的范圍,也可以向西北發展,東北面,是江夏郡,原荊州的江夏郡,現已經一分為二,分別被曹操和孫權占領,各占一半,孫權這個時候是盟友,東北面劉備要發展,還得打曹操。
西面,是西川,也就是益州,題目說了不取,那就不做考慮,但西面是長江的上游,劉備如果要穩守荊州,就必須時刻防備來自益州及長江上游的敵對勢力,東面,是孫權占據的江東,因為是盟友,暫時也不做向東面發展的考慮。南面,是交州,人煙稀少,劉表主政荊州時,曾經多次對交州用兵,但最終也沒有拿下,劉備如果要發展,南面的交州應該是主要方向,并且那個時候孫權還沒有對交州用兵,可搶在孫權出兵前拿下交州,
劉備如果僅僅只有荊州五郡之地,肯定是坐以待斃,無法與曹操和孫權相抗衡,但劉備不取益州可以騰出時間來做下一步的發展,我認為劉備只要戰略正確,用人得當,荊州不會丟,劉備仍會成為一方勢力,與曹魏、東吳鼎足而立。劉備的戰略可分四步走,第一步:是向南發展,全取交州。這一路阻力應該不是太大,應該速戰速決拿下交州,并且委派官員管理,為第二步的發展做準備,交州爭取在210年內完成,
第二步:攻取襄陽,與曹魏劃漢水而治。公元211年,劉備在拿下交州,再經過半年的準備,發荊州之兵進攻襄陽,水陸并進,目的只是襄陽,不進攻漢水北岸,只拿下漢水南岸的襄陽,曹操要救援襄陽,必須要渡過漢水,渡過漢水要船,要水軍,這方面,劉備強于曹操,只要不進攻漢水北岸的樊城,把戰爭控制在自已需要的范圍,曹操仍然守不住襄陽,也拿劉備沒有辦法,如此,劉備就打通了南郡到襄陽的道路,可水陸運兵運糧,為下一步的戰略做好準備,
第三步:奪取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接下來劉備可以在取得襄陽的同時發兵上庸三郡,曹魏在上庸的兵力并不強大,而且這三郡在漢水南岸,劉備可用水軍封鎖漢水,阻止曹操的援兵南下救援上庸,那么上庸三郡曹操也守不住,第四步:從上庸三郡進入漢中,攻擊張魯,奪取漢中,同時打通漢水,劉備在接連奪取襄陽及上庸三郡后,接下來就要準備進入漢中,在經過一年的準備,公元213年,劉備聯絡遼東的公孫淵,鮮卑軻比能,西涼馬超,江東孫權共同響應,出不出兵無所謂,只要有這個聲勢就行,讓這些勢力在曹魏邊上做做樣子,然后劉備全力兵分兩路,一路從上庸三郡沿陸路進入漢中,另一路從漢水逆水向西進入漢中,攻擊張魯,張魯無法抵擋,向北逃竄投降曹操,劉備用半年時間,占據整個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