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房銷售價格高于備案價格,屬開發商違規,可直接向住建委或相對應的職能部門投訴,要求以不高于備案價格進行銷售和簽合同。商品房售價是不可能高于備案價的,在利益的驅動下,銷售價高于備案價就這樣產生了,二.開發商有意突破備案價“紅線”,開發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即使售價高于備案價也有大批客戶搶著買。
1、商品房售價高于備案價合理嗎?
商品房售價是不可能高于備案價的。1:目前市場上的商品房價格都是政府定價,都一房一價,開發商如果用高于備案價的價格出售,房管局網簽備案是不會通過的,等于銀行貸款也是不會批的,但如果加個精裝修或車位就不一樣了,政府對精裝的標準是比較模糊的,允許最高一平方4000塊的一個標準,這就增加了可操作的空間,近兩年市場上的精裝房層出不窮,說的好聽買房送裝修,但大部分精裝標準不高,但價格普遍在2千多~4千一平,在打造一個精致的樣板房,說是后期交房標準。
在此我要強烈吐槽精裝房,我一個姑姑之前被某售樓部里的銷售忽悠,買了套精裝修的110平方,交房的時候,跟樣板房差距大,去售樓部找說法,結果被告知之前的開發商把這個樓盤轉賣給了另外一個開發商,連之前樣板房都換了,結果就是互相扯皮,到最后沒人解決,后面聯合所有精裝的業主去售樓部協商,可能開發商也怕鬧大,后面適當的金錢補償,買了房本來是高興的事,結果鬧得沸沸揚揚的,親戚都知道了不說,不喜歡的還要額外自己出錢拆掉重裝,總之折騰的不行,
2、商品房銷售價格高于備案價格,引發的糾紛如何處理?
商品房銷售價格高于備案價格,屬開發商違規,可直接向住建委或相對應的職能部門投訴,要求以不高于備案價格進行銷售和簽合同。明知很容易被處罰,為什么開發商還敢頂風違規?一.開發商的流程不嚴謹,導致價格出現“烏龍”,有時樓盤一次開盤就是幾百成千套房源,制價人員在制定這么多房源時難免會犯迷糊。制價人員由于趕進度或過度自信,不回頭檢查,走流程時也沒人復核就簽字了,最終就形成銷售價高于備案價的“烏龍”事件了,
二.開發商有意突破備案價“紅線”。這種一般是出現在“牛市”瘋搶房的時期,當地政府為了抑制房價的上漲速度,劃出各區域相對應的備案價“紅線”。高于紅線的樓盤不頒發預售許可證,開發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發現即使售價高于備案價也有大批客戶搶著買。在利益的驅動下,銷售價高于備案價就這樣產生了,如果屬第一種烏龍的情況,客戶很容易找到證據去投訴開發商,比如說對公示的備案價和銷售價,認購書或合同的價格進行拍照等;但如開發商是有意突破備案價銷售的,客戶就很難抓“把柄”了。
開發商會以客戶“自愿”的手法進行提價,比如說:“客戶另加錢,委托開發商進行裝修升級”;或“住宅捆綁車位銷售,原價20萬車位賣到80萬”等等,目前樓市已降溫,客戶只看不買甚至連看都不看了,各個樓盤都在手忙腳亂地降價,尤其是在政府高壓管控狀態下,應該沒有樓盤還敢故意以高于備案價的價格銷售了,可見屬“烏龍”事件的概率會更大些,如協商不成,拿起電話投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