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賺錢之余,大家都冷靜想想,怎么讓廣東的經濟再次蓬勃的發展起來,光靠商業意識和苦干是做不長久的。廣東發展最重要的是幾千萬背井離鄉的農民工兄弟的血汗付出,這點萬萬不能忘記,試想如果不把農產品價格壓得那么死,誰會跑到廣東的血汗工廠來打工,這些年上馬的重大基建項目、如上千億的港珠澳大橋、260多個億的橫琴口岸綜合交通樞紐、70個億的橫琴到機場城軌,上百億的幾大海上風力發電項目,110億的生態新城等等極大的帶動了珠海的固定投資,促進了經濟的快速發展。
1、廣東經濟是怎么發展起來的?是靠什么發展的?
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改革開放之前,廣東已經是我國的經濟大省,GDP位居全國第五,只是在改革開放之后,廣東經濟發展更快了,自1989年廣東GDP首次位居全國第一以來,如今廣東已經連續30年位居全國第一。廣東經濟能夠發展起來,小編認為主要有以下一些因素,首先是政策優勢,廣東作為沿海省份,是我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
改革開放之初設立的五個經濟特區,廣東就有深圳、珠海和汕頭三個;全國第一批14個沿海開發城市廣東就有廣州和湛江兩座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廣東也逐漸開辟了珠江三角洲經濟開放區,并上升為國家戰略。如今自貿區、國家級新區、國家中心城市廣東都擁有,而且粵港澳大灣區也正如火如荼的建設當中第二,廣東地理位置優越,
廣東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沿海省份,海岸線漫長,優良港灣眾多,而且毗鄰港澳地區,也比較接近臺灣,當初深圳、珠海經濟特區的設立,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它們毗鄰港澳,深圳經濟特區那么成功,也離不開香港的支持。第三,廣東勞動力充足,因為廣東經濟率先發展起來,發展水平相對較高,因此就吸引省內粵東西北地區的大量勞動力,也吸引了全國各地人口來廣東發展,當時百萬勞工下廣東曾經轟動一時。
2、怎么看待廣東的經濟發展?
廣東是改革開放以來經濟發展最為快速的省份之一,1978年廣東經濟總量為185.58億元,位居全國第五,1988年廣東經濟總量就已經突破1000億大關,2000年廣東經濟總量突破1萬億人民幣,到了2017年廣東經濟總量達到89879億人民幣,是1978年的484.3倍。廣東自1989年以來已經連續29年GDP位居全國第一,
即使是放眼全球,廣東的經濟實力也很強。2017年廣東GDP換算成美元為13312萬億美元,超過西班牙,位居世界第14,廣東擁有國內兩座一線城市——廣州和深圳,尤其是深圳,作為改革開放之初最早設立的經濟特區,經過不足40年的時間,從當初一個默默無聞的“小漁村”,一躍發展成為國內的四大一線城市,中國的科創之都。
2016年深圳經濟總量首次超過廣州,而今年其GDP有望超過與其毗鄰的香港,廣東擁有國內眾多的知名企業,比如華為、中興、騰訊、格力、美的、OPPO、大疆無人機、比亞迪、恒大、碧桂園珠三角地區已經發展成為國內經濟發達的地區之一。近年來廣東率先進行經濟轉型,經濟發展可圈可點,而粵港澳大灣區的建設也會助力廣東經濟發展。
3、廣東在古代是一些少數民族之地,為什么近代能成為經濟第一省?是如何發展起來的?
其實在明清時期廣東一帶就發展的比較好了,比如廣州就被稱為“千年商都”,近代以來,廣東經濟繼續向前發展,成為經濟大省,但是否是當時經濟第一省,我想還不是,我國的經濟重心依然在江南一帶。廣東成為經濟第一大省是在改革開放之后,1989年廣東GDP超過江蘇位居全國第一,至今為止,廣東GDP已經連續31年位居全國第一,
改革開放以來,廣東經濟能夠發展那么好,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因素。第一,地理位置優越,在大航海時代,世界經濟發達區域大部分處于沿海地區,而廣東是我國華南地區的沿海省份,海岸線漫長,優良港灣眾多,并且毗鄰港澳,地理位置十分優越,第二,政策優勢,改革開放以來,廣東擁有先行先試的政策優勢,經濟特區就有深圳、珠海、汕頭;沿海開放城市有廣州、湛江;現在有自貿區、粵港澳大灣區等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