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存窟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與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第三大,麥積山石窟次之,龍門,位于洛陽南郊河南省石窟發掘于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和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學府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河南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郊,是我國石雕藝術的寶庫之一。
河南龍門石窟龍門石窟位于洛陽南郊,是我國石雕藝術的寶庫之一。它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位于洛陽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和香山上。龍門石窟和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并稱為中國四大學府石窟。龍門石窟名字的由來在《水經注》中有記載:從前大禹以水開龍門,兩山相對,故望之,謂之一闕。龍門,又名伊闕,東西兩山相對,伊河從中流過,遠遠望去像一座天然大門,故古稱伊闕。兩岸有斷山斷崖,相對來說像門,但龍可以跨過去,所以叫龍門。
2、位于 河南省洛陽市南郊的什么 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時期龍門,位于洛陽南郊河南省石窟發掘于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陽,它是世界上雕像數量最多的石雕藝術寶庫。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中國石雕藝術的最高峰”,居全國之首石窟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AAAAA國家,龍門是大禹治水時挖的,魚躍龍門的傳說也發生在這里。其石窟刻于北魏孝文帝年間,盛于唐代,終于清末,歷經10多個朝代,建成1400多年,是世界上最長的石窟。建筑中使用了大量的油漆,但其中許多已經褪色,密集分布在沂水東西兩山的山崖上,南北長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造像11萬余尊,與莫高窟、云岡石窟并稱中國第三大,麥積山石窟次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