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拉松和半程馬拉松各有各的跑法。表面上看半程馬拉松是馬拉松的一半,如果真正跑起來,馬拉松就比半程馬拉松難了不止一倍,一定要有大量的跑量做基礎,通過馬拉松針對性訓練進行訓練以后,等身體適應了長距離,才能去跑馬拉松,你看我跑了一個馬拉松,而且很多人因為冠上馬拉松這個名字,就顯得有更多得傳播價值,比如某某影視明星跑了一個馬拉松,其實仔細來看的話,跑完全馬得畢竟是個體,大部分都是5公里,10公里,好一點得也就是半馬而已。
1、全程馬拉松怎么跑?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下面我以自己經驗回答,對于新手以及跑馬不多的朋友可以參考。1.速度跑馬速度控制方面有三種,先快后慢,先慢后快,全程勻速,三種方式我都有經歷過,但是成績最好的是全程勻速的方式,先快后慢的情況下,沒有一定基礎,后面基本就是撞墻的狀態,完全沒有多余的精力去安排自己的節奏。先慢后快這一種,前面速度放得過慢,后面即使想追回來,基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除非耐力很強,爆發力很好,
全程勻速這種,前面兩公里速度放慢一點,找找節奏感覺,后面就提速并保持勻速狀態,這樣跑到最后幾公里的時候,還能給自己稍微提一點速度,很容易就突破自己的PB。2.補給馬拉松賽道上關于飲料以及水的補充,堅持量少多次的原則,第一能夠確保自己不會因為汗液流失過多而造成缺水的癥狀,也起到解渴的作用,第二不多喝能夠保證后面跑起來不費力,不傷胃,
食物方面,一般餓感容易發生在30公里左右,所以25公里之后遇見吃的適當補充,同樣不易貪多。鹽丸,我現在基本不用鹽丸,但是前面有那么一兩次全馬的時候吃了兩科,分別是28公里以及35公里左右,這個要是擔心電解質丟失太多而造成抽筋癥狀,那全程可以選擇三顆,15-25-35或者10-20-30公里這些點選擇補充,另外我相信經歷一定量的練習后,基本不會需要鹽丸,
能量膠,我全程兩根能量膠,半馬或者25公里左右一根,然后32公里左右一根,同時喝水,多了沒必要也不方便攜帶,現在大部分馬拉松賽事都有提供能量膠能量棒,能夠接受任意品牌的能量膠能量棒無所謂,不能接受的最好自帶,不然幾十公里大路上,吃著不喜歡的東西會反胃。3.服裝一切最好都用舊的,尤其是鞋子,一定不要穿新鞋,誰穿誰后悔,傷腳,影響發揮,
衣服的話,懶得帶自己的就用舉辦方發的,別的不說,基本不會磨人。4.亂七八糟的賽道上可以與人聊天交流,可以結識朋友,但是前提不影響對方,覺得自己一個人跑步無聊,那就可以找一個速度差不多的結伴而行,不要隨便加速沖刺跟風,尤其看見漂亮的小姐姐或者小哥哥,狀態一亂,在迷人的背影也救不了你。差不多就是這些,以上就是個人答案~,
2、下雨低溫怎么跑馬拉松?
謝邀回答!未跑過馬拉松。但雨雪天跑步,倒沒怎么耽誤過,除非雷暴大雨,初跑確實不爽,千十步后身上熱了,便不再難受。任雨水雪水汗水交流,一種無言的快感,油然而生,是痛快的呼吸,還是雨雪入眼的美景;是跨步的奔跑,還是戰雨斗雪決心。都讓我快樂,賦我以陶醉的自由,盡管濕了頭發,盡管濕了衣褲,只要沒有傷病,不完成訓練的目標,我是絕對不會退縮!一點感想,算是回答。
3、您適合跑馬拉松嗎?應該怎么跑?
目前來說,專業級別的馬拉松只有很少一部分大神級的運動員能夠以競賽的標準來完成,馬拉松,更像是一場全民參與的體育聯歡,以半程馬拉松為例,半馬并不算馬拉松,不管是國際上的頂級馬拉松賽事還是奧運會和田徑世錦賽,也是只有42.195公里的馬拉松,而沒有半程馬拉松這個項目,就在大滿貫賽事中,都不設立半程馬拉松得項目。
而且馬拉松這個名字的由來有一定的歷史背景,而42.195這個數字都有紀念的意義,在難度以及要求上面,馬拉松都要比半程馬拉松要求高,而我們所熟知的馬拉松選手,大部分都是跑全馬出身,半馬的了解的為數不多。而半馬跑的過程里面及時跑崩,最后也只有兩三公里,慢跑結合走,到達終點都不一定讓自己感受到馬拉松的可怕和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