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所講九大碗有湖北麻城九大碗,四川成都平原地區的九大碗,彝族地區的九大碗,另外比較有名的回族清真九大碗。川菜九斗碗川菜主要的菜品是“九大碗”(四川鄉村稱大碗為“斗碗”,故“九大碗”又稱“九斗碗”等),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像一些其它食材如“竹蓀”,“海參”、“魚翅”等紛紛加入九大碗行列,一些富裕地區也不再是傳統的九大碗了,常用九的倍數來招待客人。
1、什么是四川人民正宗的九大碗?
川菜九斗碗川菜主要的菜品是“九大碗”(四川鄉村稱大碗為“斗碗”,故“九大碗”又稱“九斗碗”等)。川北、川中、川東(包括今重慶市的縣區)民間請客都流行“九大碗”,有的縣區,如巴中、南江、平昌一帶流行“十大碗”。有的縣區如開江、開縣、宣漢一帶流行“八大碗”,九,諧長長久久。十,意十全十美,八,諧發,“四季發”、“一路發”。
其實,菜肴碗數多少與質量,與地方經濟和主人家的財力相關,不管是八碗、九碗或十碗,傳統川菜的主要格式和代表菜品都是十足地展示出來了。這類鄉間的大眾席,四方桌(八仙桌),長板凳,八人一桌,客人入席前桌上擺出:(1)佐酒的油沙炒爆的胡豆(或黃豆、花生。或皆有);(2)一個大拼盤(碟子菜)中有川味臘香腸、臘肉、熏豬肝、豆腐干;(3)一盤鹵鴨(或鹵豬蹄、豬耳、豬尾);(4)一盤油炸豬排骨(或糖醋排骨);(5)豬肝、心、舌和豆芽、胡蘿卜絲(白蘿卜絲)、粉條、蒜苗葉打底的涼菜,麻辣味或甜酸味,
這些算是“冷盤”。主菜是熱菜,有講究的主人家,在上熱菜之前先上一大盤“白糕”(俗稱“白泡粑”)或米花糖塊,或油果子。第一道熱菜是清蒸酥肉雜燴湯,酥肉條狀蓋大品碗面,下面湯中有粉條、黃花(木須)、排骨、雞翅或雞腳,清湯帶胡椒味(當今流行什錦雜燴湯,加魷魚、心、舌、肺片、蘿卜塊、青筍頭等),第二上粉蒸肉(粉蒸排骨或粉蒸牛、羊肉),紅苕或土豆打底。
第三上木耳炒肉片(或用竹筍片、青筍片、木耳菜,均為白油肉片),當今流行“鍋巴肉片”。第四道菜是清蒸雞塊,淺湯中有豬排骨、苦藠或藠頭(此菜可稱藥膳),當今流行全雞燉白果,第五上甜燒白(或夾沙肉、龍眼肉、甜糯米飯、甜糯米團)。第六上魚香肉絲(當今流行京醬肉絲或煳辣肉丁),第七道菜是清蒸墩子肉(或東坡肘子、川東壇子肉)。
2、過年在農村吃九大碗是指哪幾道菜?都說九大碗比山珍海味還好吃是不是這樣的呢?
很高興回答這一問題,馬上過年了,希望頭條上的朋友們都吃好吃嗨,過年在農村吃九大碗是指哪幾道菜呢?俗話講“一里不同俗,十里改規距”,我國南北跨度較大,民族各異,不同菜系的九大碗也不同。通常所講九大碗有湖北麻城九大碗,四川成都平原地區的九大碗,彝族地區的九大碗,另外比較有名的回族清真九大碗,(上圖四川九大碗)以四川地區的壩壩宴為例,分別為軟炸蒸肉、清蒸排骨、粉蒸牛肉、蒸甲魚、蒸渾雞、蒸渾鴨、蒸肘子、夾燒肉和咸燒白。
九這一數字是一個最大的奇數,和久字諧音,含有“九九長壽”,“天長地久”和“九子登科”的美好意愿,另外一切地區有牛肉不上席之講,其中的粉蒸牛肉常用其它食材代替。社會是不斷發展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像一些其它食材如“竹蓀”,“海參”、“魚翅”等紛紛加入九大碗行列,一些富裕地區也不再是傳統的九大碗了,常用九的倍數來招待客人,
一些貧困農村仍沿襲九大碗的習慣,個別貧困家庭也常常從經濟方面來考慮食材的替換。下面講一下清真九大碗,分別為清蒸羊肉、紅燒牛肉、紅燒丸子、豆腐牛肉盒、雞蛋牛肉卷、胡蘿卜純牛肉、香純雞塊、羊雜碎和棗山藥,我們這里待客上菜喜歡偶數,在我們這里都是八大碗,比如滿族八大碗,開封清真八大碗等等。都說九大碗比山珍海味還好吃,是不是這樣呢?人們常說眾口難調,另外一方水土養一方人,
3、四川九大碗都有些啥,怎么做呀?
九大碗的特色是蒸菜,以蒸為主:頭碗、蒸全雞、蒸全鴨、蒸肘子、咸燒白(梅菜扣肉)、甜燒白(夾沙肉)、粉蒸肉,配以粉條、竹筍、品芋、苕薯、海帶、時令蔬菜。酒席以蒸和燒、炒、熘、煸形式構成“五碗”,一般只有九個菜,所以稱為“九大碗”,農村的九大碗是熱鬧非凡,自己搭一個臨時的灶臺,然后將所有要蒸的東西一碗碗碼好,大火燒起來,一個上午呼啦啦的大火將肉蒸的入口即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