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有關勤奮的名人事例(中國現代,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名人勤奮學習的故事(300字左右,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
東漢時候,有個人名叫孫敬,是著名的政治家。他年輕時勤奮好學,經常關起門,獨自一人不停地讀書。每天從早到晚讀書,常常是廢寢忘食。讀書時間長,勞累了,還不休息。時間久了,疲倦得直打瞌睡。他怕影響自己的讀書學習,就想出了一個特別的辦法。古時候,男子的頭發很長。他就找一根繩子,一頭牢牢的綁在房梁上。當他讀書疲勞時打盹了,頭一低,繩子就會牽住頭發,這樣會把頭皮扯痛了,馬上就清醒了,再繼續讀書學習。這就時孫敬懸梁的故事。戰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蘇秦,也是出名的政治家。在年輕時,由于學問不多不深,曾到好多地方做事,都不受重視。回家后,家人對他也很冷淡,瞧不起他。這對他的刺激很大。所以,他下定決心,發奮讀書。他常常讀書到深夜,很疲倦,常打盹,直想睡覺。他也想出了一個方法,準備一把錐子,一打瞌睡,就用錐子往自己的大腿上刺一下。這樣,猛然間感到疼痛,使自己清醒起來,再堅持讀書
2、有關勤奮的名人事例(中國現代袁隆平,農學家、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袁隆平長期從事雜交水稻育種理論研究和制種技術實踐,1964年首先提出培育“不育系、保持系、恢復系”三系法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設想并進行科學實驗。1970年,與其助手李必湖和馮克珊在海南發現一株花粉敗育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成為突破“三系”配套的關鍵,1972年育成中國第一個大面積應用的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一號A”和相應的保持系“二九南一號B”,次年育成了第一個大面積推廣的強優組合“南優二號”,并研究出整套制種技術。1986年提出雜交水稻育種分為“三系法品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兩系法亞種間雜種優勢利用到一系法遠緣雜種優勢利用”的戰略設想,被同行們譽為“雜交水稻之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