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武漢人,但很關注武漢,這兩年去武漢時間多,了解些許信息,整理出來,共同分享。武漢是中國少見的沒有短板的城市,論交通,處于南北中心,交通發達,論資源,北京貴為首都,但是缺水,武漢不缺水,論人才論產業,武漢大學生數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所985,7所211,國家存儲器就在武漢,武漢是中國的芯片重鎮。
1、武漢本地人如何看待武漢?
土生土長的武漢人,可能在很多外地人眼中武漢是臟亂差的,武是中國最大的縣城,武漢人素質低等等。但是在我看來,武漢并沒那么差,并且非常好,武漢非常大,沒有絕對的市中心,武漢三鎮各自都能在各自的地界里完成所有日常所需,并且隔幾站就有個商圈,生活便利,商業繁榮,美食數不勝數,武漢也是非常包容的城市,武漢有著全世界最多的大學生,有些上百萬來漢的務工人員,大多數武漢人都是樂意與他們一起工作生活娛樂的。
2、很多人認為:武漢是中國綜合實力第四城!你怎么看待?
先說觀點:正常人都不會那么認為的,這是胡說八道,一葉障目。武漢號稱九省通衢,是中部要地,但也僅僅是中部要地而已,論起綜合實力,且不說北上廣,就是香港,臺北,深圳,成都,南京,杭州,蘇州等,哪一個比它差?!所謂綜合實力,最重要的指標是經濟總量和人均經濟指標,在這方面,以上任何一個城市都強于武漢。至于說到科教文衛,香港,臺北,南京碾壓武漢,成都也是不遑多讓,
3、如何看待武漢的城市建設?
武漢現在是還舊賬。實際上武漢遠不止今天這樣,實際上武漢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不是因為別的,是因為常年為上交財政比例過高的緣故,實際上早在八十年代,一般各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地方留成比例為30%到50%,但是武漢,你們猜猜多少?16%-17%,也就是說,絕大部分武漢地方財政收入都被中央拿走了。注意,這個分成比例是相對的,也是絕對的,80年代,武漢對中央財政貢獻僅次于上海,但是上海總量比武漢大太多了,也就是說武漢上繳比例上是遠高于上海的,
這也造成了八九十年代武漢為什么城市建設一度落后的原因----沒錢。當然,全國一盤棋,八九十年代為了盤活沿海城市,內地城市付出了不小的代價,其實今天武漢依然上繳不少,只不過今天不需要再如此了,武漢預留的多了一些了,2000年以后,武漢城市建設開始加速,于是地鐵什么的越來越多,尤其是2號線通車后,基本上保持每年就能通一條地鐵的地步,發展速度可謂神速,
武漢是中國少見的沒有短板的城市,論交通,處于南北中心,交通發達,論資源,北京貴為首都,但是缺水,武漢不缺水,論人才論產業,武漢大學生數量不是第一就是第二,2所985,7所211,國家存儲器就在武漢,武漢是中國的芯片重鎮。、但是這不代表武漢就做的很好,比起真正一線城市,武漢還有差距,這不是武漢所想要的,歷史上的武漢一直很強,民國時期是和上海爭雄的大城市,武漢要的不是什么二線城市,甚至不是所謂的“新一線”城市,而是正經的成為一線城市,
4、如何看待武漢現在的發展?
我不是武漢人,但很關注武漢,這兩年去武漢時間多,了解些許信息,整理出來,共同分享。武漢現在的變化,最大特征是擺脫了衰落,走向了擴張,體現在以下幾點:1.人口凈流入,經濟高增長A2016年.GDP11756億元,同比增長7.8%(人口:1061萬)B2017年.GDP13400億元,同比增長8%(人口:1077萬)C.2018上半年,GDP6780億元,同比增長8.2%(上半年光谷新增人口30萬)2.城建飛速發展A.地鐵迅速升到全國第五(288㎞)B.摩天大樓世界第五(150m ,228棟,世界第5,國內第2)C.過江通道超十座(9座長江大橋,首通長江公鐵兩用隧道)D.天河機場第三跑道投入運營,國際航線直達5大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