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說的躬耕于南陽是指當時的南陽郡,而非宛城(今南陽市)。加上這一時期諸葛亮“躬耕南陽”和諸葛亮開始由歷史人物向藝術形象的過渡,所以出現了大量記述南陽諸葛亮的詩文和碑記,一改南北朝時期只有隆中“亮家說”,沒有南陽“躬耕說”的局面,諸葛亮的躬耕于南陽,無法成為諸葛亮的躬耕地在臥龍崗的證據,因為這里面僅僅說是躬耕于南陽郡。
1、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諸葛亮所說的“南陽”是如今的河南南陽嗎?
首先要弄清楚古代人為什么要把南陽起名為南陽?還有把洛陽起名為洛陽,把安陽起名為安陽,滎陽,舞陽,南召縣還有個云陽,等等,陽光,海洋,陰陽。陽光和光大,大的意思,基本都有說詞和規律的,山南為陽,水南為陰,水北為陽,山北為陰,哪是肯定的,不說也知道,太陽照住為陽,太陽被遮住擋住或者樹底下為陰,陰涼。南陽是根據伏牛山山南為陽,所以起名為陽,從古到今沒聽說過南陽周圍有比南陽大的城市,南陽地型似盆形狀,所以南陽盆地,盆地不能天天叫盆地,所以簡稱叫《宛》那么《宛》的代表地點,肯定就是盆地中心城市《南陽》了,也肯定不會選在旮旯小鎮的地方,《宛》就代表南陽,南陽就是《宛》南陽的簡稱就是《宛》,南陽也不會選擇其它地方,如果選擇其它地方就不是南陽了,
襄樊市的襄陽,現在為了爭奪諸葛亮躬耕地,硬把南陽說成是《宛》沒有南陽,南陽能離開《宛》嗎?《宛》能離開南陽嗎?腳和足你能分開嗎?嘴和口能分開嗎?武漢的簡稱為《漢》武和漢能分開嗎?嚴重說是愚蠢至極,怎么能說出口?真正的襄陽,不應該叫襄陽,因為她在漢水南岸,山南為陽水南為陰,怎么襄陽起名為襄陽?正而八經樊城在漢水北岸,按風水是個好地方,可她叫樊城,沒叫樊陽,或者陽樊。
2、河南南陽的臥龍崗,真的是諸葛亮的故居嗎?
南陽臥龍崗武侯祠肯定不是諸葛亮故居、躬耕地,只是后人建造的一個紀念諸葛亮的祠堂所以稱武侯祠,從建筑風格來看蒙古族元素濃厚典型的是諸葛亮草廬和蒙古包無異,所謂臥龍崗十景完全照搬隆中十景建造的。說臥龍崗武侯祠不是諸葛亮躬耕地主要有以下幾點:一是元代以前臥龍崗叫八里崗,臥龍崗這個名稱應該是建武侯祠后改的,
二是歷朝歷代南陽府志均承認并記載諸葛亮躬耕地隆中,并非臥龍崗。三是漢時稱南陽的只有南陽郡,宛城只是南陽郡治所,諸葛亮所稱躬耕于南陽顯然指南陽郡并非宛城,四是陳壽三國志明確記載諸葛玄帶諸葛亮到荊州治所襄陽投靠劉表并沒說去宛城。五是諸葛亮躬耕那十年劉表并沒有實際控制宛城,而宛城又戰事不斷不適合隱居躬耕,若躬耕宛城也失去依附劉表的意義,
3、諸葛亮的躬耕地究竟在哪里,是湖北襄陽還是河南南陽?
我的回答:是湖北省襄陽。我的分析: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陽,茍全性命于亂世,不求聞達于諸侯。并且唐代劉禹錫寫的《陋室銘》中有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東晉史學家寫的《漢晉春秋》說諸葛亮家在南陽的鄧縣,在襄陽城西二十里,這里叫隆中。也就是在東漢末年這個地方歸屬南陽郡管轄,后來經過歷史的演變和行政區劃的劃分,這個位置屬于湖北省襄陽,
并且諸葛亮在劉備、關羽、張飛三顧茅廬之后,在草廬中給劉備分析當前社會形勢,還有規劃出三國鼎立局面,提出了《隆中對》。諸葛亮的親朋好友和人際關系網大部分都是在襄陽,諸葛亮在《出師表》中說自己躬耕于南陽,是因為南陽出現過東漢的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諸葛亮希望蜀國后主劉禪能夠繼承劉秀的基業,興復漢室,所以我認為諸葛亮躬耕之地是湖北襄陽。
4、“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的南陽是指現在河南的南陽嗎?
當然了,從建安十三年(劉備三顧茅廬之后的第二年)曹操設襄陽郡以后,不僅漢水南岸的隆中不屬于南陽郡,連漢水北岸的樊城也不屬于南陽郡了,唐代更不用說了,除了白癡,誰還會把襄陽稱為南陽?就像我們今天說去南陽開會,襄陽人還能膩膩歪歪說這個南陽是隆中嗎?在隋唐時期,由于結束了魏晉南北朝南北割據的局面,南方文人不再將諸葛亮作為“光復中原”的楷模,北方民眾和官員出于對諸葛亮的尊重和崇拜,也逐步加強了對“躬耕于南陽”和南陽諸葛廬的認知和回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