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在東漢一朝王侯將相帝宅相望。南陽郡是秦朝設郡,陰姓的郡望又在南陽,陰麗華出身顯族,所有條件加在一起,完全可以證明,陰麗華的確是南陽新野人,如果連《后漢書》都不相信,那實在沒法研究東漢歷史了,我真的只能相信陰麗華是南陽新野人,諸葛亮”躬耕于南陽”,”南陽諸葛廬”因而名揚天下;漢光武劉秀成長發跡于南陽,南陽因此被史家稱為“南都”、“帝鄉”,這些均是見諸正史的事實。
1、三國諸葛亮的“火燒新野”是否真的存在?火燒新野的遺址在哪里?
這個事件是存在的,但是和諸葛亮沒有關系。因為這把火失劉備燒的,正史《三國志先主傳》記載:使拒夏侯惇、于禁等于博望,久之,先主設伏兵,一旦自燒屯偽遁,惇等追之,為伏兵所破。這段記載很清楚,就是劉備自己燒的,而且諸葛亮傳沒有任何關于此事的記載,但是仔細看就能發現,劉備燒的并非是曹軍,而是自己,劉備把自己的軍營燒了,用來誘敵深入,結果夏侯惇也很多中計了,然后被劉備的伏兵所破。
2、有人說“漢光武皇后陰麗華,東漢南陽新野人”,你怎么看?現在新野還有沒有陰姓后人?
這個不是有人說啊,是《后漢書》里明確記載的,記錄東漢時期的史書中,也就《后漢書》能被稱為信史了。如果連《后漢書》都不相信,那實在沒法研究東漢歷史了,我真的只能相信陰麗華是南陽新野人,當然,也有一些其他佐證,陰姓并非大姓,而劉秀迎娶陰麗華時,陰家是顯族。目前陰姓可查的郡望分別為南陽和始平兩郡,始平郡是在西晉時期設郡的,時代根本對不上,那么剩下的只有南陽郡。
南陽郡是秦朝設郡,陰姓的郡望又在南陽,陰麗華出身顯族,所有條件加在一起,完全可以證明,陰麗華的確是南陽新野人,至于現在新野還有沒有陰姓后人,我實在沒有資料可以查。因為戶籍檔案之類的東西不是我能夠看到的,即使能看到也不是能在網上亂說的,只能說現在國內甘肅省、河北省、河南省、山東省、安徽省、湖南省、福建省、貴州、四川省和黑龍江省都有陰姓族人較大范圍定居。
3、請問東漢末年新野縣城位置在許都和樊城中間,曹仁怎么在樊城了?還給弄丟了?
這個問題有點質量,因為三國演義的原因,新野這個小地方,被全國人民所熟知。新野是荊州的北大門,處于許都西南方向,劉備投奔荊州以后,劉表將他安置在新野,抵御曹操的進攻。先主遣麋竺、孫乾與劉表相聞,表自郊迎,以上賓禮待之,益其兵,使屯新野,荊州豪杰歸先主者日益多,表疑其心,陰御之。樊城是荊州重鎮,位于新野之南,
實質上新野是樊城的北部屏障。曹操要攻打樊城,必須先取新野,所以曹操派遣夏侯惇和于禁攻打新野,結果劉備來了個火燒新野,擊敗夏侯惇和于禁。那么曹仁怎么越過新野到了樊城呢?曹仁是曹操手下真正能獨擋一面的大將!曹操遠征外在,常常用曹仁鎮守后方,官渡之戰,曹操在官渡前線鏖戰。曹仁奉命鎮守許都,連續兩次擊敗袁紹軍對許都周邊襲擊,確保曹操后方穩固。
曹操南征荊州,曹仁隨行,荊州不戰而降,曹軍占領大半個荊州。赤壁大戰,曹軍大敗,但是江陵、襄陽、樊城等廣大地區還在曹軍控制之下。曹操從赤壁一路向西,逃到江陵,隨后退回許都。留下曹仁駐守南郡江陵,周瑜攻打南郡一年多,曹仁兵少,最后無力堅守南郡,不得不向北撤退,退守襄陽和樊城。這就是曹仁駐守樊城的由來,此后幾十年,曹仁一直鎮守荊州北部,先后與蜀漢和東吳在襄陽、樊城、南郡、江陵等地展開激烈的攻防大戰!總體來講,曹仁出色的完成了防守任務。
4、南陽市不是漢朝的南陽郡,“南陽說”諸葛亮,劉秀在今南陽市,對嗎?有何依據?
古南陽郡涵蓋今南陽市域,今南陽市領有古南陽郡三分之二轄境,古今”南陽”的中心均為南陽城——宛城;宛城做為古南陽郡城和今南陽市主城,自身就是狹義的“南陽”,史書典籍中南陽與宛城互見的例子不勝枚舉。史載“自漢以北為南陽郡”,漢水南岸的“古隆中”山地從來就不是“南陽”,與“躬耕于南陽”無關,今襄陽漢水以北區域(約2千k㎡左右)和南陽周邊其它地市部分轄區兩漢時屬南陽郡管轄,并不影響今南陽市做為兩漢南陽郡文化和歷史的承載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