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按誰的觀點,教育的持續改革都是必要的。家庭中則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崇拜權力,鉆營人脈,教育子女要做人上人,學校也是圍繞著培養所謂精英來設計教育模式,鄭強教授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主要是教育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因此多該在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初心等方面進行深刻的反思,至于各種教學形式、各種軟硬件設施的建設等,屬于常態性的工作,并不算教育改革的重點。
1、按照浙大鄭強教授的觀點,中國教育是否需要改革?
謝謝!不管是按誰的觀點,教育的持續改革都是必要的。而鄭強教授傳遞給我們的信息,主要是教育培養什么人的問題,因此多該在教育的宗旨、教育的初心等方面進行深刻的反思,至于各種教學形式、各種軟硬件設施的建設等,屬于常態性的工作,并不算教育改革的重點,學生的品德教育,素養教育,世界觀的樹立,成為擺在了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極為嚴峻的問題!過去,我們常提要培養又紅又專的革命事業接班人。
這種觀點雖然是文革時期的提法,但它的立意卻是絕對正確的,曾幾何時,紅被當成“左”傾的東西,提起紅,就當成笑話來嘲諷。慢慢的,隨著經濟建設的重點化,隨著小康目標的樹立,我們不知不覺的就丟棄了德育體育教育,拜金主義、享樂主義、權貴思想、西方的極端自由主義的盛行和潛移默化,發展到為西方國家培養高端人才的地步,
培養一個跑一個,甚至到了留學生許某鑫一邊拿著享受國家培養之恩,一邊惡毒漫罵國家和國人同胞,數典忘祖,薄情寡義,道德品質敗壞,到了令人發指的程度。再不重視育人的問題,我們將出現人才斷層、后繼無人的可悲局面,這決不是危言聳聽!其次,整個社會,用人觀念,培養子女的觀念,極其不正確,用人單位不看實際能力,只要求高學歷,圓滑聽話有情商,辦事不問過程,只求結果,客觀上逼得員工不擇手段,甚至發展到違法亂紀也要完成老板的交待。
家庭中則灌輸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崇拜權力,鉆營人脈,教育子女要做人上人,學校也是圍繞著培養所謂精英來設計教育模式,由于教育以精英為輸出目標,教育資源過度集中在經濟發達地區,各地師資、教學資料等分配極不均衡,學生擠破頭去擇讀最“好”的學校,從咿呀學語開始,就為孩子設計了一套類似軍備競賽一樣的起跑線戰略,一路闖考前進,學生不像是求學的人,而活像一臺考試機器。
畢業了,很多也是沒有愛心、不懂感恩、虛榮脆弱、生活能力低下的“廢”才,好容易有滿意的苗子,又腳板抹油,溜美逃歐,這個現象已經成為社會公害,讓廣大人民群眾深惡痛絕!說實話,教育要搞好,也難也不難,最關鍵的關鍵還是教育的指導方針不能跑偏,不能唯利是圖,不能變成產業化,不能壟斷教育資源,不能作為經濟增長點。
整個社會,都要轉變觀念,共同建設一個不忘初心、文明富強的現代化國家,人與人,是知書達理,互助誠信,所作所為都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指南,不能太受西方自由主義價值觀影響,成為拜物、拜金教徒!只有做到這些,教育才有可能步入良性發展的軌道,另外,個人有個不成熟提議,取消完全小學,小學教育社區化、微型化、甚至私塾化相結合,就近上學,因人施教。
2、浙江教育環境有多好?
自古就重文,而且不同于魯儒、陽明心學等,浙東學派跟秦地關學關系更近,很多思想接近于近現代思想,比如重理、重商、輕皇權,甚至溫州永嘉學派還主張廢帝,在這種情況下浙江誕生了大量人才,其中就有中國歷史上極少的火器專家趙士禎(溫州樂清人),在國內不知名,但是在日本和西方卻受到極高評價。在維新時浙江就率先引入女學、西醫等,后溫州善出醫生和數學家,浙江70%醫生出自溫州醫學院,這跟溫州早年是對臺特戰區有大量軍醫院也有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