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不翻湯是一款頗具河南洛陽地方特色的民間小吃。古代的長安丶洛陽都是歷代皇朝定都的上上之選,一方面是這兩座皇城位于華夏大地的中部,兼顧東西南北,另一方面是關中平原、河洛地區,物產豐饒,“洛陽是一個偉大的城市,為什么誕生不了偉大的企業,洛陽一名確實依據水北為陽的慣例,但是如果你看地圖會發現洛陽的市區顯示的是在洛河南岸,為什么不叫洛陰呢。
1、洛陽和江陰名字是怎么來的?
我是洛陽人,這個問題我來說一說吧。在全國各地名字里帶有陽、陰的城市很多,例如洛陽、襄陽、阜陽、江陰、淮陰等等,這些地名確實沿襲了古代的命名法則,即“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這些地名大多都和城市所在的地理環境有關,一般都位于河流沿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約定俗成的稱呼。洛陽一名確實依據水北為陽的慣例,但是如果你看地圖會發現洛陽的市區顯示的是在洛河南岸,為什么不叫洛陰呢?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歷史是不斷發展的,它不是靜態不動的,
洛陽在幾千年的歷史上,城市中心一直在洛河北岸,也就是今天的老城區、瀍河區和西工區一帶,甚至直到解放后幾十年,市政府都在洛河北岸,當時的洛河南岸還是一大片農田,屬于城市郊區。從這個角度看,洛陽這個名字并沒有毛病,近十幾年來,洛陽大力開發建設洛南新區,市政府也搬遷到了洛河南岸的開元大道邊,隨后洛北的機關單位紛紛南遷。
經過十幾年的快速發展,今天的洛南新區儼然已經成為洛陽的市中心了,逐漸取代了洛北老市區的主導地位,一般繪制地圖都會用一個圓圈?來代表某個城市,這個圓圈一般都是以當地政府所在地為準,如果市政府搬到郊區,那個圓圈就會畫到郊外去,例如平頂山市就是典型的例子。歷史在不斷向前發展,自然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城市的變化,全國很多城市的中心都在向新城區轉移,不能說因為這個就要改地名吧,
2、洛陽古諺語:“西來的祖宗,東來的娘”是怎么產生的?
這個諺語說的是陜西,這是首陜西民歌,星光大道那個什么寶的唱過。陜西又稱“秦”或“陜”,秦來自于甘肅,祖先是山東東夷人,周人來自于甘肅,祖先是洛陽人,“陜”是指河南陜州,胡朝朱元璋時期,陜西人一半是山西大槐樹移民的后代,一半是河南人移民的后代,歌曲思爺娘就是承載著一段陜西的移民來源史陜西民歌:《信天游-思爺娘》陜丹丹那個花兒開,紅個艷艷,先人的恩情不能忘!生生世世不能忘,西來的那個祖宗哎!東來的爺娘,,
3、洛陽是如何變為古都的?
眾所周知,洛陽作為古都,是中國歷史最早,時間最長,次數最多的一個,沒有之一。但是洛陽從不拿這說事,為什么呢?婦孺皆知的事一再提那叫絮叨,你見過幾個有錢人出去到處告訴人自己有錢?你聽說過哪個皇帝處處找人說自己官大?所以洛陽作古都這件事不用給大家說,今天咱們說說提這個問題的“人”,為什么還要打個引號呢?因為我前面說了,這個是婦孺皆知的事,還有人這么問,還問的那么卑鄙,還陪都,你要知道,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就在洛陽偃師二里頭,以前叫二里頭遺址,現在在這基礎上建有二里頭夏都博物館,選址為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保護區南約300米,偃師古城快速路北約200米,二里頭遺址宮殿區中軸線的南延長線西側區域;博物館總占地面積200畝左右,建筑面積3萬平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和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5000年前洛陽就是都城,
你的歷史可能是隔壁老王教的,你不能聽他的,他整天放羊,除了在村里調戲婦女別的什么都不會,不知道你怎么這么聽隔壁老王的。算了,我給你科普下夏朝吧,說多了你也記不住,發張圖吧,看看下面的圖,雖然距今年代比較久遠,但是這是史實。還有就是勸你一句,以后不要聽隔壁老王的了,他就會放羊和調戲婦女,跟他你學不好的。
對了,說到這,我把你介紹給大家認識一下吧,以后大家見了你好認識你,你所說的大唐神都青龍寺碑,碑全名為《大唐神都青龍寺故三朝國師灌頂阿阇黎惠果和尚之碑》,為唐代日本和尚空海為紀念先師惠果撰文并書于長安城青龍寺東塔院。你看是不是這個碑?碑是日本和尚空海為紀念先師惠果所寫,至于說大唐神都是哪里,我就不多說了,給大家一張圖吧,歷史來說話比較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