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教師流失,帶來的是學校的衰落,加劇的是鄉村文明的凋敝,傷害的是鄉村振興。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各地的人才大戰已逐漸降低落戶門檻和年齡門檻,隨著城市人口的增加,各城市中小學教師的缺口必然顯現出來,下一步搶奪教師的風潮可能會在各城市出現,必然會有很多優秀的鄉村教師離開鄉村。
1、柘城縣有幾個考上清華北大的?
六十多年來,學校培養畢業生五萬多名,向高校輸送新生三萬多名,有五千多名學生在國家、省、市級競賽中獲獎。1980年以來,學校高考升學人數十二次名列商丘市第一,先后涌現出9名商丘市高考狀元、2名河南省高考狀元,分別是1990屆的李德鋒、1999屆的劉宇宙,每年有一百多名學生考入全國名牌大學。考入北大、清華的有50多人,
五次因高考成績突出被柘城縣人民政府、商丘市教育局通令嘉獎。近幾年高考情況為,2003年該校學生韓潔、張越艷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2004年楊來濤、楊貴博分別被清華、北大錄取;2005年司亞坤、李振亞被清華大學錄取;2007年商丘市共有7名學生被清華錄取,其中就有柘高的李春永、付瑞瑞二人,2009年本科上線1315人,高分考生更加喜人,超清華、北大錄取線的考生有3人;理科類全縣前五名考生,柘高占4名。
2010年高考,該校在考生比2009年減少300多人的情況下,考試本科以上人數比2009年高10.5個百分點,本科上線1396人,2011年高考,在不辦高考復讀班的情況下,應屆生報考2200人,本科上線1300余人,其中一本上線136人。2014年該校高考再創佳績其中理科前5名該校占三名分別為第一名、第三名、第四名其它兩名在外校,文科前五名全部在該校,
2、假如您是位農村學校的優秀教師,面對城區學校的招聘,怎樣才能使您留下來?
教育部等五部門近日印發《教師教育振興行動計劃(2018—2022年)》。《計劃》提出,以集中連片特困地區縣和國家級貧困縣為重點,為鄉村小學培養補充全科教師,為鄉村初中培養補充“一專多能”教師,這可謂送給鄉村教師的一股暖流。調研發現,農村地區適齡學童的流向,學校硬件設施并不起決定作用,城鎮學校之所以展現出強大的虹吸效應,關鍵在于城鄉師資條件的差異。
農村教師短缺讓學生流失,農村學生流失又令基層師資不穩,類似惡性循環在各地仍不同程度存在,河南師范大學2016年對商丘柘城縣開展一項調研。調研顯示,農村小學教師流失集中在30歲至45歲的優秀教師人群,占比達到51%,近年來分配到各農村學校任教的大中專畢業生緊隨其后,占到38.5%。許多農村中小學負責人表示,偏遠地區學校教師不培養不行,但培養好了,他可能就想辦法調走,
培養得越好,調走得越快。辦好人民滿意的鄉村教育、讓農村孩子“上好學”,最根本的就是要建設一支引得來、留得住、教得好的鄉村教師隊伍,教育不興,鄉村振興就難以實現。讓鄉村教師留得住、教得好,除了提高收入,還要改革職稱評審辦法,增加外出學習機會、改善工作環境、減少教學以外工作等,只有通過打組合拳,才能使每一位鄉村教師有尊嚴、有奔頭,踏踏實實扎根鄉村教育,
2015年6月,國家出臺了《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各地很快加以落實,取得了一定成效,鄉村教師的來源、待遇、培訓、職稱評審等都有所改善。全國兩會期間,教育部副部長、黨組成員杜占元就表示,為實施鄉村教師生活補助,中央財政補貼112億,覆蓋了725個縣,惠及130多萬名鄉村教師,不過,半月談記者調研發現,鄉村教師待遇雖有所提升,但提升幅度尚不足以吸引優秀人才扎根鄉村教育,職稱評審雖有所傾斜,但仍未從根本上解決晉升難、積壓多等難題,優秀鄉村教師流失問題依然突出。
這就需要國家能進一步加大對鄉村教師的支持力度,給予鄉村教師更多保障,如果鄉村教師的各項保障能較大幅度超過城區教師,部分優秀教師就會愿意留在農村學校任教,這對于現有鄉村教師也是一種尊重和激勵。今年1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中明確提出大力提升鄉村教師待遇,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改善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辦學條件,提高鄉村教師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