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雁塔起初仿照西域,磚面土芯,不可攀登,每層都有遺跡,是玄奘大師親自建造的,2.大雁塔位于唐代長安城(今陜西省Xi市南)金長坊的大慈恩寺,又稱“慈恩寺塔”,大雁塔是唐代長安城留存至今的標志之一,此塔原名慈恩寺塔,后改名雁塔,最后改名為大雁塔以區別建福寺的小雁塔,大雁塔自建成以來,被稱為“雁塔”。
1。唐永徽三年(652),玄奘為了保存從印度帶回的數百部佛經,在大濟州西院主持修建了一座藏經樓。此塔原名慈恩寺塔,后改名雁塔。最后改名為大雁塔以區別建福寺的小雁塔。至于“雁塔”名稱的由來,普遍認為是根據“埋鵝造塔”的典故而得名。2.大雁塔位于唐代長安城(今陜西省Xi市南)金長坊的大慈恩寺,又稱“慈恩寺塔”。一開始是五層,后來蓋了九層,再后來樓層和高度都換了好幾次。最后固定為七層塔,總高64.517米,底邊長25.5米。3.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布大雁塔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4年6月22日,在卡塔爾多哈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第38次會議上,大雁塔作為中國、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三國聯合申請,長安-天山走廊絲綢之路:路網中的一處遺址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2、 大雁塔的由來是什么?大雁塔自建成以來,被稱為“雁塔”。它的名字有很多版本,一種說法是玄奘取經途中被困沙漠,后來被鵝牽著走,才找到水活了下來。這座佛塔是為了報答菩薩化身的大雁的恩情而建造的,還有一種說法:與佛祖釋迦牟尼曾化為鴿子保命的佛教故事有關。唐代人練鵝,通常泛指鳥類,故名雁塔,價值意義:大雁塔的修建,是隨著佛教的傳播,古印度佛教的一種建筑形式——佛塔傳入中國的結果。大雁塔是唐代長安城留存至今的標志之一,大雁塔起初仿照西域,磚面土芯,不可攀登,每層都有遺跡,是玄奘大師親自建造的。后來經過幾代人的重建和修繕,逐漸從最初的西域演變為具有中原建筑特色的磚木結構,成為可以登上的亭臺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