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河南的特色小吃燴面,也是鄭州的一張生活名片,恐怕我們平時吃飯,談論最多的就是燴面和胡辣湯,現在街邊的燴面館是越開越多,但是味道確實是沒有以前好吃了,這到底是為什么呢,真是耐人尋味。河南要發明鄭州燴面,那是你的權利和自由,別扯上蘭州牛肉面是河南發明的呀。
1、河南燴面是哪里流傳過來的?
關于河南燴面的發源,有一個傳說是和唐太宗李世民相關,但這類傳說太多了(比如最著名的“珍珠翡翠白玉湯”),最后都被證明是假的。目前已經很難考證,因為相關歷史文獻中并無記載,但我們從河南最著名的兩個燴面發源地卻能找到相關一些資料,一個是鄭州,一個是方城。從鄭州來講,最著名的非合記、蕭記莫屬,其中,在蕭記燴面的記載上,創始人蕭洪河原是鄭州國營長春飯店做伊府面的師傅,是從自己拿手的伊府面中找到了靈感,將味道鮮美、營養價值高的海參、魷魚加入羊肉燴面中,稱之為三鮮燴面。
而合記燴面則講述了其傳奇色彩,據說是合記老板在抗日戰爭時期開店,一天八路軍來面館吃面,恰逢日軍飛機來轟炸,在躲避轟炸過后,面就涼了,老板靈機一動,將涼面投入沸滾的羊肉湯里面稍煮片刻,盛起,吃之令抗日將士大悅。老板始知,用羊肉湯來燴面,其境甚佳,于是,合記燴面就誕生了。因此河南燴面還有一個名稱叫抗日面,
從上面兩個記載來看,燴面應該是近代的做法,特別是鄭州作為一個新興城市,在設立省會之前在全國基本是沒有什么名氣的。而下面方城燴面的來源則能從側面證實一下燴面的由來,它也是講述了日本人侵華期間,一飯店的倆年輕人被炸掉的房屋掩面,其中一個醒來后餓的不行,正好他們被炸的地方是飯店廚房,高湯、羊肉、粉條、木耳、金針還有鵪鶉蛋都有,于是就著沒炸掉的鍋臺做了一頓飯充饑。
而當地文獻也記載了方城在上世紀39年至40年被日軍轟炸的歷史,民國三十四年秋八月,日本投降。在方城縣全城歡慶的煙花里,在孔廟的舊街上碗香居的原處,一家飯鋪隆重開業,紅綢繞邊的黑底金字匾額上赫然寫著四個大字:方城燴面!大門上一幅對聯寫得好,上聯是:一碗飯饃菜湯齊全;下聯是:全國人老中青喜歡;橫批:日本滾蛋!綜合來看,由于河南沒有知名的菜系,加上與其說是河南燴面,倒不如說是鄭州或者方城燴面更恰當些,因此這道面應該是一種以前底層生活居民的用餐,從其配料來看更像是過節時改善生活時吃的,因此起源已經很難探究,倒是兩個關于抗日的傳說給這道面增添了不少傳奇色彩,
2、燴面的發源地是哪,哪些地方的燴面讓人回味無窮?
記得最早吃過的燴面是1976年鄭州二七紀念塔附近,臨街長形大屋,很多人在店外板凳上吃,應該是合記燴面吧,味道咋樣早忘了,只記得寬面條吃著筋道過癮,湯味好。長垣市最早燴面是東街那家,1979年開店,沒有招牌店名,臨街兩口大鍋,放滿羊肉,突突冒熱氣,燴面直接下煮肉鍋里,那時羊肉便宜,8毛一碗燴面,能盛幾大塊羊肉,那羊湯也是濃香,鮮美,現在是想起真的是回味無窮啊!,
3、為什么有人說蘭州拉面是從河南傳過去的?
【河南正在向韓國看齊,瘋狂爭搶“名人、文化”】首先糾正一下,正宗的品牌叫“蘭州牛肉面”,而不叫“蘭州拉面”。近百年以來,國際上搶注中國知名品牌者、搶奪中國文化遺產者,數不勝數多如牛毛、層出不窮,上世紀六七十年代,中國的名牌鳳凰、飛鴿、永久、蝴蝶等等,就被某些西方國家搶注商標,給中國品牌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因為那個年代中國的品牌意識不強,不懂得保護自己的知名品牌。
中國改革開放之后,品牌意識不斷增強,國際上不少國家開始搶奪中國的文化遺產,曾經有意大利、日本等國,都自稱他們國家是面條的發明者,因為意大利有意大利空心面,日本有諸多拉面品牌,文化遺產的背后都有巨大的利益。逼得中國實在沒有辦法,只好拿出一個鐵定考古證據,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出土了一碗4000年前的面條,所有的相關國家都閉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