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察院按省區分為若干道,每道設掌印御史和一般御史,古代的督察院相當于現代的哪個部門,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史督察院按省區是如何劃分的,以后雖偶有差派在京御史巡察各地,但規模小,時間短,不成制度督察院按省區是如何劃分的,,現在的紀檢委、檢察院都察院官署名。
都察院按省區分為若干道,每道設掌印御史和一般御史。清朝各道與明朝昀大的不同是御史出巡制度廢革。順治時,還因臨時需要設過巡按御史、兩江御史、巡田御史及巡鹽御史,均不屬于道,行之不久,即行罷革。以后雖偶有差派在京御史巡察各地,但規模小,時間短,不成制度
2、古代的督察院相當于現代的哪個部門?現在的紀檢委、檢察院都察院官署名。明清兩代最高的監察、彈劾及建議機關,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設御史臺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巡按州縣,專事官吏的考察、舉劾。清代改以左右副都御史專為總督、巡撫的國銜(明代,都御史、副都御史都兼用作加銜),以方便其行事,至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又以六科給事中并入,因合稱為科道。乾隆十三年(1748),廢左僉都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