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格的即將開通運營的光谷火車站應該叫武昌光谷站,因為它屬于大武漢的武昌片區。這是武漢特定的城市構架和歷史發展形成的,不可能改變,除非把長江漢江都填沒了,形成一整塊陸地,那樣就可以以方位命名武漢的火車站,漢口站漢口站是武漢三鎮中的漢口,最早的漢口火車站是位于京漢大道大智路,原來叫大智門火車站,后大智門火車站廢棄。
1、為什么武漢的火車站取名為武昌站和漢口站?
先說說武漢的方位,武漢地處江漢平原東部、長江中游。世界第三大河長江及其最大支流漢江橫貫市境中央,將武漢中心城區一分為三,形成武昌、漢口、漢陽三鎮隔江鼎立的格局,歷史原因可能修建鐵路時候通到哪里即以當時車站所在地名命名,比如歷史上有名的京漢鐵路,漢即漢口站,站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江漢區金家墩,始建于1898年,重建于1958年,改造于2008年,2010年新站改造完工并投入使用。
武昌站站址位于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中山路的東南端,始建于1916年(民國5年),經過六次改擴建改造,2007年新站投入使用,而命名為武漢站的車站2006年開始建設,2009年建成啟用。車站的命名除了沿用歷史稱謂,更多的會以城市方位命名,但如果一個城市方位名已經有了,可能就會選擇車站所在地來命名,比如上海虹橋車站,北京豐臺車站等等,
2、武昌站,漢口站,武漢站,外地游客如何分清武漢三大火車站?
從名字來分是最簡單的首先武漢站。武漢站是2004年規劃建設2009年正式開始運行的,武漢站是京廣高鐵、武九客運專線、漢十高鐵、滬漢蓉快速客運通道等國家高鐵干線的樞紐站,同時也是武黃城際鐵路、武岡城際鐵路等武漢城市圈軌道交通的始發站,成為了連接京津和廣深、滬寧和成渝等城市群的天然交匯點。主要承擔的是往東方向的運輸壓力,
然后武漢站是軌道交通4號線的終點站。軌道交通4號線連接了武漢現在所有通行的軌道交通線路可以很便捷的到達武漢三鎮,同時武漢站旁邊還有配套公交站,位于武漢火車站東廣場。其次漢口站漢口站是武漢三鎮中的漢口,最早的漢口火車站是位于京漢大道大智路,原來叫大智門火車站,后大智門火車站廢棄,1991年在漢口金家墩修建漢口火車站,最讓人容易記住漢口火車站的是有兩點一點是漢口火車站整體的建筑風格是以歐式為主。
3、為何武漢市區會出現漢口站,武昌站,武漢站三個地方火車站?
漢口火車站是在1903年建成的,是京漢鐵路的車站,武昌火車站是1917年建成的,是粵漢鐵路的車站,最初京漢鐵路建成后并沒有和武昌連接,30年代粵漢鐵路建成后,武漢修建了鐵路輪渡連接京漢、粵漢兩線。50年代武漢長江大橋和漢江大橋建成通車后,武昌站和漢口站都算入了京廣鐵路,現在的武昌站也不是最早的武昌站的位置,漢口站也在1991年由大智門遷到了金家墩,
武昌站和漢口站擔負了大量普速客車的始發終到與過路,后來也有了動車組。但過去武漢卻沒有一個火車站以“武漢”命名,老一代的武漢人還習慣把武昌、漢口、漢陽分開說,直到十幾年前修建京廣高鐵,在楊春湖修建一個高鐵站,這個站就以武漢站命名,該站主要是始發高鐵動車組列車,也發過少量普速客車。武漢畢竟是一個人口較多的大城市,大型火車客運站有三個實屬正常,
4、“漢口”已不是行政地名,為何武漢漢口站還不改名呢?
“漢口”已不是行政地名,為什么又不能做火車站站名呢?其實,“武昌”也不是行政地名,馬上開建的“漢陽”站也不是行政地名。由于長江和漢水在“武漢”交匯,天然形成了漢口、武昌、漢陽三大區塊,但民國時原本隔江相望的三鎮被人為的合并成了一市,可是大自然的分隔還是天然存在,漢口包括武漢長江以北的區域,“武昌”站也不是武昌區這個行政地名,而是包括武漢長江以南的區域如青山區、洪山區、武昌區等,同樣,“漢陽”站的漢陽,也不是漢陽區,而是整個大漢陽區域,即漢江在武漢以南的區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