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
1、一線城市經濟半年報出爐,深圳何以實現0.1%正增長?
從GDP增速來看,上半年全國GDP同比下降1.6%。四個一線頭部城市,其中上海、北京和廣州分別下降2.6%、3.2%、2.7%,深圳上半年GDP增速為0.1%,是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一線城市。深圳2020年上半年GDP總值達成12634.30億元,增速較一季度回升6.7個百分點,并實現正增長0.1%,增速在全國排第15位,在粵港奧大灣區列首位,
深圳為何能夠逆勢增長?眾所周知,上半年疫情影響,全球各主要經濟體都受到了嚴重沖擊,產業鏈和供應鏈呈現停擺狀態,我國由于疫情防控得當取得了較好效果,復工復產較其他國家早,可是整體經濟恢復并沒有回到疫情前,仍然面臨較大不確定因素和困難。上半年深圳取得正增長確實不易,依和尚觀察,主要得益于深圳重振經濟的措施得當,具體表現在:1、面對疫情突發,深圳及時調整經濟產業結構成效顯著早在2月初,深圳就出臺了應對新冠肺炎疫情支持企業共渡難關的若干措施,即深圳惠企16條政策,通過減免、補貼、緩繳等多種方式為企業直接減負超600億元,其中財政支持超100億元,促進企業復工復產,開拓國內外市場,
上半年GDP總值12634.30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2.06億元,同比下降8.1%,第二產業增加值4553.60億元,同比下降2.3%,第三產業增加值8068.64億元,同比增長1.7%。三產結構從2019年底0.1:39.0:60.9調整到了0.1∶36.0∶63.9,很明顯,工業經濟下降,高附加值的服務產業經濟上升。
須要提示的是,深圳的服務產業可不是內地城市那些較低端的服務業,大都是以技術為主的服務經濟,2、加強營商環境建設,固定資產投資大幅增長在深圳惠企16條政策各項實施細則的不斷出臺和落地,同時2020年初深圳推出有著“一號改革工程”之稱的《深圳市2020年優化營商環境改革重點任務清單》,對于深圳穩定投資起到了較大作用。
據統計,2020年上半年,深圳新登記商事主體237209戶,同比增長1.3%,其中企業151144戶,同比增長14.9%,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全新活力。深圳商事主體總量和創業密度,已連續多年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同時,深圳也啟動了許多重大投資項目,成為了保民生、穩就業的的“壓艙石”。據深圳市委常委會議精神,將2020年列為“重大項目攻堅年”,
今年深圳市計劃安排重大項目487個,年度計劃投資2005.2億元。透明、務實地增強投資者信心,促進了上半年深圳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一季度提高23.9個百分點,3、促進消費復蘇,穩定外貿也取得較好成效在深圳惠企16條措施不斷鋪開的情況下,有序復工復業,加強疫情防控,減稅讓利給多類型市場主體,穩定就業,促進消費。
上半年,深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640.15億元,同比下降14.8%,降幅較一季度收窄8.1個百分點,內需消費復蘇明顯。據深圳海關統計,上半年深圳進出口總額13356.75億元,同比下降0.5%,降幅較一季度收窄11.2個百分點,深圳的進出口貿易基本恢復到了2019年同期水平,這太不容易啦!總之,在全球疫情存在不確定性及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的復雜環境下,深圳應對措施得力,在經濟增長上也取得了較好成績。
2、深圳為什么會是一線城市?
深圳,別稱“鵬城”,是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廣東省省轄市、計劃單列市、副省級市、國家區域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國務院定位的全國性經濟中心城市和國際化城市、國家創新型城市、國際科技產業創新中心、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粵港澳大灣區四大中心城市之一,中國三大全國性金融中心之一,深圳之所以成為一線城市,我認為主要是以下幾點原因:1、深圳市地理位置優越深圳是中國對外經濟開放最重要的港口城市,毗鄰香港,交通便利,成為連接香港經濟特區和內陸城市的“中央車站”,同時也有直達國內以及珠江三角各地的高鐵,對中國內陸城市具有強大的集聚功能和輻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