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上海古籍出版社官網(wǎng)十大古典哲學名著
1.紅樓夢(又名《石頭記》) (清) 曹雪芹;
2.水滸傳 (明) 施耐庵;
3.三國演義 (明) 羅貫中;
4.西游記 (明) 吳承恩;
5.鏡花緣 (清) 李汝珍;
6.儒林外史 (清) 吳敬梓;
7.封神演義 (明) 許仲琳;
8.聊齋志異 (清) 蒲松齡;
9.官場現(xiàn)形記 (清) 李寶嘉;
10.東周列國志 (明) 馮夢龍;
2. 近代哲學名著
陸文夫《美食家》楊志紅《飲食定生死》汪增祺《吃食與文學》七七《天下廚房》、《私房菜譜》梁實秋《雅舍談吃》葉怡蘭《極致之味》陳建功《北京滋味》張健雄 《紅酒心語》《饞話連篇》《饞游四海》沈嘉祿《美女鴨頭頸》林憶蓮 《林憶蓮——上海回味》
3. 中國古代哲學名著全譯叢書
這套書我買過其中幾本,裝幀排版印刷這些都很不錯,還附贈有聲書一本,但是對于外國文學名著,最重要的應該是譯者,不同的人翻譯出來的作品讀起來有可能就像不同的書。
4. 20世紀中國哲學著作大辭典
《第歐根尼.拉爾修》《希臘的音樂劇》《蘇格拉底和悲劇》《悲劇的誕生》《論我們教育機構的未來》《荷馬的競爭》《不合適宜的考慮》第一部《大衛(wèi).斯特勞斯》二部《歷史研究的功罪》三部《作為教育者的叔本華》四部《理查德.瓦格納在拜羅伊特》《人性的、太人性的》《漂泊者和他的影子》《雜見和箴言》《漫游者及其影子》《曙光》《令人愉快的知識》一二三四部《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一二三四部《善惡的彼岸》《道德系譜》《瓦格納的情況》《偶像的黃昏》《反基督教者》《尼采對瓦格納》《瞧!這個人》
5. 中國哲學史書籍
作者:馮友蘭1895-1990),字芝生,河南省唐河縣人。北京大學哲學系畢業(yè)后赴美,獲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回國后歷任中州大學、廣東大學、燕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一九二八至一九五二年任清華大學哲學系教授。一九五二年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
《中國哲學史》是200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是馮友蘭所著的第一部具有現(xiàn)代意義的中國哲學史,奠定了現(xiàn)代中國哲學史學科的基本框架,至今仍是世界各地許多高校使用的基本教材,是現(xiàn)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哲學史名著。馮先生自謂就內(nèi)容而言,此書有兩點發(fā)先人之所未發(fā),而后來也不能改變的:一是將先秦名家分為合同異、離堅白兩派,二是區(qū)分了二程思想的不同。實際上,如陳來教授所言,書中例如孔子的正名主義,墨子的功利主義,孟子的理想主義,老莊的楚人精神,法家的三種派別,王充自然主義,《論衡》的唯物主義,以及程朱異同,朱王異同,佛教的主觀唯心論與客觀唯心論等諸多觀點與提法,亦皆屬創(chuàng)見。
6. 中國近代哲學史書籍
讀完《中國哲學史》,我的切身感受是并不很難,完全打破了我之前的刻板印象。中間自然有哲學所特有的思辨色彩,但這些思辨色彩離我們似乎并不遠,不會讓我們絞盡腦汁。后來,沉下心想,原因或許有二。
一是這本書本身就是中國哲學的入門,并不甚深。其實講《中國哲學簡史史》,我們很難繞得開另一本著作,即《中國哲學史大綱》。從成書經(jīng)歷來說,兩者有很大的相似性。馮友蘭的《中國哲學史》由其在賓夕法尼亞大學講座內(nèi)容梳理而成,胡適的《中國哲學史大綱》源自于他哥倫比亞大學的博士論文。由此可見,兩本書最初都是面向西方的科普性讀物,并非對中國哲學的深入探究。但無獨有偶,二者都成為了其后大學哲學系的重要教材,并沿用至今。這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大概是中國之前并無哲學提法,是馮、胡二位先生為中國哲學開宗立派了。
二是,所謂的中國哲學本身就不強調(diào)思辨性。又或者,中國也并無哲學。至于馮友蘭和胡適兩位先生所謂中國哲學的提法,是用西方哲學理論比著套中國傳統(tǒng)思想的結果。從二者的成書時間,我們大約能略窺一二,都在上世紀20—40年代,這一時期,中國文化的主要特征,是打倒孔家店,全面接受西方文化的改造。這自然是有時代原因,儒家文化遵循傳統(tǒng),處處講求“先王之說”,這種理論下是不可能產(chǎn)生科學的,社會也不可能進步,因此必須用著眼于未來、更鼓勵創(chuàng)新的西學來改造傳統(tǒng)文化。但以今天的眼光來看,當時的矯枉難免過正。以至于胡適的“兩只黃蝴蝶”的笑話依然流傳至今,而這兩篇著作在正是這樣背景下著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