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四川 > 成都市 > 個人所得稅公式,現在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公式來算的

個人所得稅公式,現在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公式來算的

來源:整理 時間:2022-09-20 08:56:49 編輯:成都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現在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公式來算的

你好!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應納稅所得額通俗的理解為工資、薪金所得總額(如果基本工資按3000算的話,為3000+9000),(單位應該為你交了保險了吧)減去個人交納部分的社會保險額和住房公積金(社保大概金額200,自行按實際數算),減去不征稅部分(這一部分不知你是否涉及到了,包括1、.獨生子女補貼; 2.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庭成員的副食補貼; 3.托兒補助費; 4.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總的來說就是工資、薪金所得總額-個人交納部分的社會保險額-不征稅部分,起征點2000,超過2000的部分為應納稅所得額,所以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大概算算就是3000+9000-200-2000=9800,為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 按20的稅率扣除,速算扣除數 375 (參考樓上同胞的)=9800*20%-375=1585,

現在個人所得稅是按什么公式來算的

2,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個人所得稅的計稅公式是: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目前,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為5000元。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五險一金)-5000。【【法律依據】】《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溫馨提示】以上回答,僅為當前信息結合本人對法律的理解做出,請您謹慎進行參考!如果您對該問題仍有疑問,建議您整理相關信息,同專業人士進行詳細溝通。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3,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個人所得稅有很多種類型,如工薪所得,偶然所得,不知你是想了解哪一類。如果是工薪所得,是按如下方法計算的:工薪所得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 應納稅所得=工薪收入-(個人社保繳費+公積金繳費)扣除標準為中國公民2000元,外籍4800元。詳細內容請參看9米博客 b.9mi.me
應交稅金=(68532-3500)*35%-5555=17206.20元。 個稅計算公式,應交個稅=(當月薪資收入-<由個人承擔的三險一金>-350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附:新的個稅稅率表 (從2011年9月1日起實行)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 1、全月應納稅額不超過1500元 稅率為3% 0 2、超過1500元至4500元 稅率為10% 105 3、超過4500元至9000元 稅率為20% 555 4、超過9000元至35000元 稅率為25% 1005 5、超過35000元至55000元 稅率為30% 2755 6、超過55000元至80000元 稅率為35% 5555 7、全月應納稅額超過80000元 稅率為45% 13505

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是什么

4,個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個稅的計算公式是:個人所得稅=[稅前收入-5000元(起征點)-專項扣除(三險一金等)-專項附加扣除-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人所得稅是國家對本國公民、居住在本國境內的個人的所得和境外個人來源于本國的所得征收的一種所得稅,也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應當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二)勞務報酬所得;(三)稿酬所得;(四)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五)經營所得;(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七)財產租賃所得;(八)財產轉讓所得;(九)偶然所得。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稱綜合所得),按納稅年度合并計算個人所得稅;非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按月或者按次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依照本法規定分別計算個人所得稅。

5,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

舉一個勞務報酬所得的:一、對勞務報酬所得,其個人所得稅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 1、每次收入不足4000元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800)*20% 2、每次收入在4000元以上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20% 3、每次收入的應納稅所得額超過20000元的: 應納稅額=每次收入額*(1-20)*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超過20000-50000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2000 超過5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7000 二、例:假設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0元,適用稅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0*(1-20)=20000,還沒有超過20000元,適用稅率為20%。 假設王某一次取得收入25001.25元,適用稅率是多少?所得是25001.25*(1-20%)=20001元,適用稅率為30%。是全部所得適用30%嗎?不是。只是所得超過20000元的部分適用稅率為30%。 25001.25*(1-20%)*30%-2000=20001*30%-2000=4000.3 或 20000*20%+1*30%=4000.3 三、速算扣除數分段計算20000*20%+1*30%=4000.3不分段計算25001.25*(1-20%)*30%=6000.36000.3-4000.3=2000——這個“2000”就是“超過20000-50000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2000 ”。

6,個稅計算公式是什么

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主要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也就是說,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的收入來源主要源于工資薪金等四類所得收入。一、綜合所得收入的構成。1、工資、薪金所得。工資、薪金所得是個人取得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以及其他所得。一般情況下,工資薪金所得屬于非獨立個人所得,是非獨立勞動者,是由他人指定并接受管理的勞動。除工資薪金外,獎金、年終加薪、勞動分紅、津貼、補貼也被確定為工資、薪金范疇。比如,出租車經營單位對出租車駕駛員采取單車承包和承租方式運營,出租車駕駛員從事客貨運營取得的收入,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另外,個人取得的津貼、補貼不計入工資薪金所得的項目,不予征收個人所得稅。比如獨生子女補貼,托兒補助費,差旅費津貼、誤餐補助,執行公務員工資制度未納入基本工資總額的補貼、津貼差額和家屬成員的副食品補助。還有不征稅的相關政策規定。2、勞務報酬所得。勞務報酬所得是個人獨立從事各種技藝,提供各項勞務取得的報酬。現實中,還可能或出現一項所得到底是屬于工資薪金所得,還是屬于勞務報酬所得的情況,那么兩者的主要區別是,工資薪金是非獨立個人所得,而勞務報酬是獨立個人所得。另外,個人擔任董事職務而取得的董事費收入,屬于勞務報酬所得的性質,按照勞務報酬所得項目征收個人所得稅,但僅適用于個人擔任公司董事、監事,且不在公司任職、受聘的情形。3、稿酬所得。稿酬所得是個人作品以圖書、報刊形式出版、發表而取得的所得。4、特許權使用權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是個人提供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非專利技術以及其他特許權的使用權取得是所得。提供著作權的使用權取得的所得,不包括稿酬所得。二、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在計算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應納稅額時,首先需要確認各項所得的收入額,其中工資、薪金所得全額計入收入額;勞務報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勞務報酬、特許權使用費收入的80%;稿酬所得的收入額在扣除20%費用基礎上,再減按70%計算,即稿酬所得的收入額為實際取得稿酬收入的56%。個人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全年收入額-60000元-社保和公積金費用-享受的專項附加扣除-享受的前提扣除)*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總之,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主要包括工資、薪金所得,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和特許權使用費所得。其個人所得稅綜合所得應納稅額的計算公式為,全年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7,個人所得稅的計算公式是什么

工資、薪金所得適用個人所得稅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表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不超過500元 5 0超過500元至2000元 10 25超過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超過60000元至80000 元 35 6375 超過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超過100000元 45 15375
全月應納稅所得額(含稅所得額) 稅率% 速算扣除數(元)不超過500元 5 0超過500元至2000元 10 25超過2000元至5000元 15 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 20 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 25 1375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 30 3375超過60000元至80000 元 35 6375 超過80 000元至100000元 40 10375 超過100000元 45 15375

8,個稅計算公式

關于每個學期獎金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 五、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因此,每個學期獎金應當在發放的當月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如下:應納個人所得稅=(工資薪金收入+發放的各種名目的獎金-費用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其中:費用扣除標準2000元,適用稅率:超額累計稅率5%-45%。
計算方法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扣除標準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按最新的個人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規定,你的獎金在哪個月發放,就一并計算在你哪個月的工資薪金里面繳納個人所得稅。這樣你的稅負會比較重。不如你找你學校的財務商量,叫他(她)們把你的獎金分攤到每個月發放,從而達到侵蝕稅基的目的,就算是交稅,也會少了很多很多。 而我們所謂的年終獎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方法只能一年用一次,僅一次。所以其他的什么半年獎、季度獎等名目的獎金均并到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
每學期獎金 ,如果不作為年終獎來發放的,應并入當月工資薪金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為合理解決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征稅問題,國家稅務總局日前出臺了《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明確規定從2005年1月1日起,對個人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通知》規定,納稅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薪金所得計算納稅,但在計征時,應先將雇員當月內取得的全年一次性獎金,除以12個月,按其商數確定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如果在發放一次性獎金的當月,雇員工資薪金所得低于稅法規定的費用扣除額,還應將全年一次性獎金減除“雇員當月工資薪金所得與費用扣除額的差額”后的余額,按上述辦法確定全年一次性獎金的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 《通知》明確,在一個納稅年度里,對每一個納稅人,該計算辦法只允許采用一次。同時,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扣除標準)*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準2000元/月。 不超過500元的,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數為125 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速算扣除數為375 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超過40000元至60000元的部分,稅率30%,速算扣除數為3375 超過60000元至80000元的部分,稅率35%,速算扣除數為6375 超過80000元至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0%,速算扣除數為10375 超過100000元的部分,稅率45%,速算扣除數為15375
關于每個學期獎金如何繳納個人所得稅的問題。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調整個人取得全年一次性獎金等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方法問題的通知》國稅發〔2005〕9號文件規定: 五、雇員取得除全年一次性獎金以外的其他各種名目獎金,如半年獎、季度獎、加班獎、先進獎、考勤獎等,一律與當月工資、薪金收入合并,按稅法規定繳納個人所得稅。

9,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每月工資收入扣除免稅的社保費用和公積金后,應納稅所得稅額:2941.50-94.90-20.34-62.83=2763.43元,低于3500元,不需要繳納個稅。2、轉讓專利權應繳納個稅按特許權使用費計算:50000X(1-20%)X20%=8000元。3、3月份到貴州大學講學兩次,每次取得收入1 000元,合計2000元,應按一次計算,應繳納個稅:(2000-800)X20%=240元。4、國家文學獎收入免征個稅,稿酬應繳納個稅減征30%,筆稿酬收入應繳納個稅:15000X(1-20%)X20%X(1-30%)=1680元,5、彩票中獎按偶然所得計算個稅:1100X20%=220萬元,6、年終獎20000元,平均月收入:20000/12=1666.67元,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105元,當月扣除限額和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差額:3500-2763.43=736.57元,年終獎應繳納個稅:(20000-736.57)X10%-105=1821.34元。
1.工資收入(2941.50-94.9-20.34-62.83-2000)=763.43,應納稅763.43*10%-25=51.34元2.轉讓專利按財產轉讓所得交稅50000*(1-20%)*20%=8000元3.講學按勞務報酬所得交稅(2*1000-800)*20%=240元4.稿酬所得可減征30%,15000*(1-20%)*20%*70%=1680元,獲獎按偶然所得征稅5000*20%=1000元5.體彩中獎按偶然所得交稅1100*20%=220萬元6.年終將可分攤到12個月找稅率計算交稅20000/12=1666.67元,適用10%稅率,年終獎應交稅20000*10%-25=1975元全年應交個人所得稅合計51.24*12+8000+240+1680+1000+2200000+1975=2213509.88元
2008最新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目前是月收入超過2000起征,2008年3月開始上調到此標準,此前是1600/ 也就是說,低于起征點的,不需交納個人所得稅。 說明:起征點變化以后,稅率和計算方法保持不變,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沒有變化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扣除標準)*適用稅率 - 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準1600元/月(2008年3月1日起調高為2000元) 個人所得稅計算公式 1不超過500元的部分,稅率5%,速算扣除數為0; 2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稅率10%,速算扣除數為25 3超過2000元至5000元的部分,稅率15 %,速算扣除數為125 4超過5000元至20000元的部分,稅率20 %,速算扣除數為375 5超過20000元至40000元的部分,稅率25%,速算扣除數為1375
1、工資薪金所得在(2000:5000)內適用稅率10%,速算扣除數25,按月計算(2941.50-94.9-20.34-62.83-2000)*10%-25=51.34元 51.34*12=616.08元2、轉讓一項專利取得轉讓收入50 000元,收入超過4000,扣除20%,適用稅率20%50000*(1-20%)*20%=8000元3、到貴州大學講學兩次屬于同一項目的連續收入,應以一個有內的收入為一次按勞務報酬繳納個稅每次收入不足4000扣除800,適用稅率20%:(1000*2-800)*20%=240元4、稿酬所得超過4000扣除20%,適用稅率20%,再減征30%15000*(1-20%)*20%*(1-30%)=1680元 文學獎免稅5、體彩中獎超過800則按偶然所得繳稅1100*20%=220萬元6、全年一次獎金除以12單獨作為一個月工資確定稅率繳稅,不能扣除200020000/12=1666.67元,適用10%稅率,速算扣除數為25,年終獎應交稅20000*10%-25=1975元全年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616.08+800+240+1680+220萬+1975=2202311.08元
1 工資薪金所得:(2941.50-94.9-20.34-62.83-2000)*10%-25=51.34元 51.34*12=616.08元2 特許權使用費所得:50000*(1-20%)*20%=8000元3 勞務報酬所得:(2000-800)*20%=240元4 稿酬所得:15000*(1-20%)*20%*(1-30%)=1680元 國家文學獎免稅5 體彩中獎免稅6 全年一次性獎金:20000/12=1666.67元 適用稅率10% 20000*10%-25=1975元

10,個人所得稅計算方法

我國的《個人所得稅法》規定,應納個人所得稅的項目有十一項內容之多,不同項目的計算方法不同,想全部作出介紹可以成一本書了。這里選擇第一項內容,工資、薪金項目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方法作個介紹。 要想正確快速計算工資、薪金項目應交的個人所得稅額,首先要理解以下幾個要點:1、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2、對稅率一的運用;3、對速算基本公式的運用。 先介紹 工資、薪金應納稅所得額應納稅所得額計算:以每月收入額減去法定扣除費用3500元(稅法第六條)和政策允許扣除的項目,如個人從工資中扣交應由本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基本醫療保險費、失業保險費、住房公積金”(以下簡稱“三險一金”)。對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的合理部分,也應該須計算個人所得稅時扣除(參見財稅【2006】10號)。扣除后有余額,才是應該繳稅的依據,既應納稅所得額。 其次要理解稅法中個人所得稅稅率表一(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的各段應納稅所得額的對應稅率。 舉例:假設某員工本月的工資收入12000元,在工資中個人繳納的(三險一金)為3000元。那么該月全月應納稅所得額=12000-3500(法定扣除)-3000(政策允許扣除)=5500 然后將全月應納稅所得額5500元,對照稅率表進行分段,分成按3%稅率計算應交個稅的部分1500元,按10%稅率計算計算應交個稅的部分3000元(超過1500元至4500元的部分),余下1000元為按稅率20%計算應交個稅的部分。將三部分計算的結果相加,就是應該繳納的稅額。 1500×3%+3000×10%+1000×20%=45+300+200=545 第三步:對速算基本公式的運用 在實務工作中,分段的計算方法比較麻煩。為簡化計算,采用速算扣除數方法。國家稅務總局下發的2011年第46號公告中,列出了帶有速算扣除數的稅率表。 基本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如上例通過查表,全月應納稅所得額5500元,通過查表得知,適用稅率為20%,速算扣除數為555。那么運用其基本公式應納個人所得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5500×20%-555=545
工資個稅的計算公式為:應納稅額=(工資薪金所得 -“五險一金”-扣除數)×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個稅免征額是3500,使用超額累進稅率的計算方法如下: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稅率-速算扣除數實發工資=應發工資-四金-繳稅。全月應納稅所得額=(應發工資-四金)-3500扣除標準:個稅按3500元/月的起征標準算如果某人的工資收入為5000元,他應納個人所得稅為:(5000—3500)×3%—0=45(元)。 [1]
應納個人所得稅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  扣除標準3500元/月(2011年9月1日起正式執行)(工資、薪金所得適用)  應納稅所得額=扣除三險一金后月收入-扣除標準  個人所得稅(personal income tax)是調整征稅機關與自然人(居民、非居民人)之間在個人所得稅的征納與管理過程中所發生的社會關系的法律規范的總稱。  個人所得稅的納稅義務人,既包括居民納稅義務人,也包括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居民納稅義務人負有完全納稅的義務,必須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境外的全部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而非居民納稅義務人僅就其來源于中國境內的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
應納稅=(本月收入總額-個人所得稅起征額-五險一金)×稅率-速算扣除數級數 含稅級距 稅率 速算扣除數1 0 3% 02 1500 10% 1053 4500 20% 5554 9000 25% 10055 35000 30% 27556 55000 35% 55057 80000 45% 13505算出上面公式里的金額,在表中“含稅級距”中的哪一級,再乘以相應的“稅率”,減相應的“速算扣除數”。(注:現在的起征額是3500)
工資個人所得稅的起征點3500 元。公式,應交個人所得稅=(工資 - 起征點)× 對應稅率3% - 速算扣除數(0)以后都有一個表 交“個人所得稅超額累進稅率表” 表里說明了上面公式的幾點要素 一算就出來比如說按照新的個稅計算方法 4500元工資算:應交個稅=(4500-3500) x3%-0=30元
文章TAG:個人所得稅公式個人個人所得個人所得稅

最近更新

主站蜘蛛池模板: 凯里市| 中方县| 林西县| 孟州市| 天峻县| 海城市| 沙湾县| 盘锦市| 措美县| 名山县| 盖州市| 惠来县| 保定市| 郴州市| 平山县| 铜陵市| 海淀区| 福建省| 德钦县| 七台河市| 绥德县| 遂溪县| 昌黎县| 乐亭县| 牡丹江市| 麻江县| 久治县| 温宿县| 洪泽县| 隆尧县| 乌什县| 镇康县| 措美县| 稻城县| 扶沟县| 温州市| 琼海市| 游戏| 阿合奇县| 成都市| 海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