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總體排名是重慶>湖北>湖南>陜西>四川>河南,在湖南境內,發現了四十萬年前的舊石器時代人類活動的遺址,證明人類在湖南生存的歷史很久遠。
1、兩湖填四川。我是四川人,祖籍湖北作為四川人的你,祖籍是哪里的呢?
四川鄰水先祖李珍,宋時居湖廣省黃州府(湖北黃崗縣)儒學正堂衙內安身,后移城內南街娶妻生三子:金德、銀德、銅德,金德公遷居麻城縣孝感鄉,娶朱氏生子活修,活修、妣陳氏生子早富,早富、妣陳氏生子倫綱,倫綱、妣周氏生子萬性,萬性、妣邱氏生子李仲,李仲、妣陳氏生子李錦,李錦、妣林氏生二子李錫、李釗,李釗、妣楊氏三生二子:李錫、李樂,
釗公、妣楊氏三,隨兄錫公在河南開封府桂閣縣任所,同享榮華,年幼輕浮,命他管糧倉,私賣倉谷。錫公不知,被眾紳告之,上司批捉,釗公逃回原籍后,上司捉拿甚急,乃夫室商議,各自逃生,釗公遍游天下,不知所終,入川祖楊氏三,率子李芝、李樂弟兄,于明已卯(1399年)由湖北省麻城縣孝感鄉移入四川省鄰水縣太安鄉(今太和鄉)太安里二甲李家溝落業定居。
李芝公返歸原籍,樂公后裔有移居墊江縣等地。老字輩時大學正良萬業永興陽及第登金榜月中定朝綱開基本仁厚傳代懿禎祥施澤喜長遠發達自隆昌八大房合族字輩四十字敬宗逢泰運睦族致祥光仁孝培基厚詩書沛澤長為儀翔上苑用慧協當陽南楚先根在芬名振古香入川九世祖鳴春公,于嘉慶癸亥歲(1803年)邀集鄰水八大房合族,將“興”字品為“敬”字輩,
2、西部的四川省、重慶市、陜西省,和中部的湖北、湖南、河南,哪個經濟實力更強?
中部三省經濟更強四川、重慶、陜西:GDP總和:85467億人口總和:1.52億人均GDP分別為:四川48988元、重慶66218元、陜西63717元。河南、湖北、湖南:GDP總和:123848億人口總和:2.23億人均GDP分別為:河南50272元、湖北66700元、湖南53097元,從數據來看,中部三省人口規模更大,經濟總量更高。
西部則是人均GDP數據略占優勢,以百強市數量來看,鄂豫湘三省共有14市入圍,而川渝陜加起來只有4市入圍百強,單從城市實力對標來看,中部優勢明顯。百強縣也是同樣情況,人均可支配收入方面,兩邊基本平手。上半區西部1:2中部,下半區中部1:2西部,總體排名是重慶>湖北>湖南>陜西>四川>河南。這當中落差最大的是河南,GDP總量高居中西部之首,而排名卻成為這六省市當中的最后一名,
3、河南河北指的是哪個河?湖南湖北又指的是哪個湖?
謝邀,作為一個山東人還和陜西好友討論過這個問題。河南與河北的界河——漳河,關于河南河北的分界,其實一直以來民間一直有爭議,無非是黃河還是漳河之爭,相比之下,黃河要比漳河出名的多,身為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在中國人心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最早的河南河北是一個地區名兒而非行政區劃,那時的河南河北便是指的黃河以南地區和黃河以北地區,但慢慢走到元明清時期行省制度不斷完善,尤其是民國時期徹底形成今天的樣子,此時的河北省邯鄲市和河南省安陽市便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既成事實,
因此,河北河南之名雖來自于黃河,卻形成了以漳河為界的現實。這是歷史演化的結果,另外,其他的省的分界簡單擴展一下!湖南和湖北的“湖”——洞庭湖,洞庭湖,位于長江中游與湘江交匯處,岳陽之側,浩瀚的湖面是長江的優良“蓄水池”、調洪行洪區,湖南湖北正是由此而得名。值得關注的是,之洞庭湖已經比歷史上最盛時期小了好多,有其歷史原因,更與曾經發生過的人為填湖造田運動有關,此處不再多言,
廣東與廣西的“廣”——廣信,今梧州萬秀區管轄內,如果說前面三個大多數人都能過知曉或者推敲出來的話,那這一個恐怕除了兩廣的人很少有人知曉。漢武帝至三國末年,幾百年期間,廣信一直都是交州首府所在地,是整個嶺南地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因此廣東廣西便來于此,中國今天的行政區劃,多起始于兩宋時期,完善于明清時期,基本定型于民國和新中國初期五六十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