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的管中窺豹的意思管中窺豹是什么意思,1、《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做褒義詞也寫作“窺一斑而知全豹”、“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1、《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意思是從竹管里看豹,有時也能看見豹身上的一塊斑紋。后來常與“可見一斑”連用,比喻可以從觀察到的一部分推測全貌。也比喻看不到事物的全貌,只能是片面的了解。2、出處《三國志·武帝紀》裴松之注引《魏書》載庚申令:“議者或以軍吏雖有功能;德行不足堪任郡國之選……論者之言;一似管窺虎歟!”南北朝·劉義慶《世說新語》:“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3、例句1.李明在老師的熱心的幫助下,思想有了轉變,這從他近來寫的一篇日記里,~,可見一斑
2、管中窺豹是褒義詞還是貶義詞既可作貶義詞,也可做褒義詞。貶義詞意思: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只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只看到事物的一部分,指所見不全面或略有所得。做褒義詞也寫作“窺一斑而知全豹”、“管中窺豹,時見一斑”,意思是從竹管的小孔里看豹,能看到豹身上的一塊斑紋。比喻看到的只是一部分或比喻可以從觀察的部分推測到全貌,作謂語、定語、狀語;指片面看問題。一般做貶義詞使用,成語典故:東晉著名書法家王羲之的兒子王獻之,小的時候很聰明,但對樗蒲卻不精通。一次,他看到幾個人正在玩樗蒲,就在一旁指手畫腳地說:“你要輸了,”那個人不高興地看了他一眼說:“這個小孩就像從管子里看豹,只看見豹身上的一塊花斑,看不到全豹。管中窺豹出處是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世說新語》是中國南朝宋時期(420-581年)產生的一部主要記述魏晉人物言談軼事的筆記小說。是由南朝劉宋宗室臨川王劉義慶(403-444年)組織一批文人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