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看看西安1月份氣溫走勢曲線圖,西安白天溫度還在零上5~6°C,最低溫度還在0°C上下徘徊,氣溫這么高,水汽怎么凝結產生降雪。到了冬天,弱弱的冷空氣怎么闖進來,沒有冷空氣,哪里來的降雪,在北方漫天雪花飛舞的季節里,唯獨西安另類,獨樹一幟,降雪比往年少50mm以上,不僅如此,降雪還繞著圈著走,就是不給西安降雪,這么大的一個古都城市,很沒有皇家威嚴,眼巴巴望著沒有雪花,直是急死人,而成都、重慶也是如此,成為濕地中的孤島,“寂寞沙洲冷”。
1、2019年春節快來了,北京怎么還沒下雪?是不是異常啊?
風蕭蕭兮!Tony老師給新燙的頭發都亂了!北京這兩天風大,還超冷!在我國中東部雨雪降溫的大背景下:一個問題呼之欲出!北京,你什么時候下雪?!從現在看,北京已經是最晚初雪歷史第四名。之前的三名分別是——1983-1984年冬季:2月11日;2010-2011年冬季:2月10日;2013-2014年冬季:2月7日,
難不成還想弄個前三的名號?!我趕緊看了眼形勢:從GFS的2019年1月30日02時起報、2019年2月8日20時到2月9日2時為預報時效的降水量和地面氣壓場預報來看:北京屆時可能有來自渤海和黃海的海上水汽。問題就出在這里!!!你們聽我細細說來!!!由于北京三面環山,所以要想下雪,有3個相對苛刻的條件:1.有冷空氣;2.有水汽;3.冷空氣不能太強,不然直接把來“相親”的暖濕氣流給氣走了!還怎么下雪?!而剛提到的北京三面環山,這就讓水汽想辦個“進京證”,就得有特定的地點,
上文提及,從預報來看,2月8日前后可能有東風或東南風吹進北京,這時候但凡形勢有一點變化,這風變成了東北風,那么情況就是:拜拜了!陸地上吹來的風,干燥的,下雪又沒戲了!果然,北京下場雪這么老難不是沒原因的。而像是《如懿傳》里,動輒讓海常在跪在雪地里被誣陷,或者像《延禧攻略》里,讓魏瓔珞跪著走完半個皇宮,還順便遇到新婚的傅恒&爾晴?!只能說,劇就是劇,看一看就得了,哪有我們專業做天氣的嚴謹。
真正的北京,有多少雪,列位心里跟明鏡兒似的!回到正題:從GFS未來11天(北京時間2019年1月30日2時-2月10日2時)累計降水量的預報來看,北京及其周邊可能有6-12mm的累積降水,雖然預報結果如此,但就如剛剛所言,北京下雪靠個緣分,如果任意一個小要素出一點小岔子,就可能告吹。綜合來看,北京的雪可以期待,但大家不必抱太大希望,
2、京津冀地區去年一冬天一些地區都沒怎么下雪,今年預測會不會還不下雪呢,為什么?
筆者在京津冀地區居住,對京津冀一帶降雪多了一些感性認識,雖然不在氣象部門,但對這里的天氣變化,比較敏感,也多了一份思考。去年京津冀地區降雪很可憐,沒有一場雪能拿得出手的,從總的來看,去年大氣波動不是很大,清晰的記得,12月初期和元旦前爆發了兩次規模較大的寒潮,之后天氣就比較平穩了,沒有南來北上的冷暖氣流活動,降雪機會要少了很多,
今年氣候波動很歷害,整個世界出現特別多的極端天氣,歐州高溫、南方干旱、東北冷渦活動頻繁,這些都預示著今年不同于往年,氣象要素劇烈變化,會導致降雪機會大增,究竟今冬降雪到什么程度,雪大雪小,我們先明白一下,京津冀一帶降雪是怎么形成的?首先,我們地理課上學過,京津冀一帶位于中緯度西風帶(北緯40°左右),它環繞地球一周,構成西風環流,由于西風環流并不是那樣平穩,受各種因素影響會引發劇烈波動,冬季影響環流波動最主要因素就是西伯利亞冷高壓,常常以寒潮形式爆發南下,冷暖氣流交匯在某些地區,就要產生鋒面天氣,形成低壓鋒面氣旋系統,降雪機會就要產生了。
(上圖)我們知道臺風能把周邊海域的水汽吸引過來,集聚在一起,形成范圍非常大降雨云系,產生海量的降水,而鋒面氣旋也是低壓系統,也能把渤海、黃河、東海,甚至更遠的南海的水汽能吸引過來,水汽量來的多少,與氣旋規模、強度大小有關,上圖是11月份東北地區一次降雪天氣的形成過程,從上圖可以看出,低壓槽較深,表明氣旋規模較大,吸來的水汽就多,降雪量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