鬧湯驢肉為河南特色小吃,起源于河南沁陽城,相傳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一直流傳至今,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相傳乾隆皇帝南巡過懷慶,品嘗了懷慶府驢肉,連聲叫好。正當河南人民慶幸河南14天0記錄,1例輸入病例確珍打破人們的喜悅,一顆老鼠屎霍霍的鄭州又得繼續在家堅守。
1、3月28日全國新增確診病例45例,河南新增本土病例1例,目前的防控形勢如何?
感謝邀請,現在的防控重點還是應該放在境外輸入上,這次漯河新增本土1例,既是個例也是一個新增,避免境外輸入轉為新一輪本土擴散這才是重中之重。多次發布最嚴入境管理措施沿海省份防偷渡,內陸省份防機場,福建、廣東、浙江、陜西、河南等地陸續發布入境管理措施,我國也發布通告,3月28號起,暫停外國人持有效簽證入境,這是防止境外輸入最好的方法,我們自己國家的公民,一定還會歡迎他們回家。
截止目前,國外已有超過50萬確診患者,嚴控形式非常緊張,嚴防境外輸入轉本地擴散也是重點目前我國幾乎已經全面復工復產,不可能再想2月份那樣都呆在家里,小聚集的情況也是無法避免,陌生人也避免不了要去接觸。因此國門是我們的第一道防線,勤洗手、少聚集是我們的第二道防線,口罩是我們的最后一道防線,就像前段時間鄭州的“毒王”,所幸沒有造成其它人感染,因此各地嚴防境外輸入,通過大數據對比行程很重要。
2、以你的家鄉為例,河南當地有名的美食都有哪些?
河南有十七個地市,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文化,美食當然是不可缺少的文化之一,體現了當地的生活特色,像我們熟知的就有逍遙鎮的胡辣湯、洛陽的燕菜和不翻湯、開封的第一樓小籠包子,濮陽的卷涼皮,說起家鄉的美食我都流口水。鄭州“老三記”說到鄭州的美食,不得不提到鄭州的“老三記”:“合記燴面”、“蔡記蒸餃”、和“葛記燜餅”,它們也是鄭州市內最具有代表性的老字號名牌小吃,
其飯菜無論色、香、味都是上佳的極品,再加上獨特的配方和老字號的名聲,因此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鄭州人不管是家庭聚會還是宴請賓朋,都會到“老三記”吃上一頓。開封第一樓小籠包開封第一樓包子,其前身是“第一樓包子館”,民國11年(1922年),主營灌湯包子和吊鹵面,1997年,在寺后街原址上新建。民國11年(1922年),主營灌湯包子和吊鹵面,
包子皮餡分明,色白筋柔,灌湯流油,鮮香有味;吊鹵面光滑筋香,鹵稠而不膩,與面相粘,不脫不流,頗受食客贊賞。其后,對包子的制皮、餡料及外形進行了大膽改進,還改大籠為小籠蒸制,就籠上桌,旋蒸旋吃,深受顧客歡迎,生意更加興隆,洛陽水席素菜葷做、滿席湯水,是洛陽水席的兩大特色。吃一套完整的水席必有24道菜,這和洛陽作為東都的歷史密不可分,與武則天更要扯上千絲萬縷的聯系,盡管洛陽各家老字號對這24道菜有不同的解讀,不同的做法,但牡丹燕菜是必定要有的,這道菜最初就是由武則天“發明”的,
吃水席不一定要吃整席,豐儉由人,24道菜也沒有固定的套路,選材很廣,除了一定要有的牡丹燕菜,其余的在各家水席店都能吃到完全不同的感覺,全加起來恐怕也有四五十道。平頂山攬鍋菜魯山攬鍋菜是古老與現代精湛烹調技術相結合、精工細做“雜燴菜”,系河南省地方名吃之一,據傳,起源于明朝洪武年間,后經楊氏幾代人的潛心研究,結合當地人酷愛咸鮮、滑嫩、香軟的特點制作而成。
焦作鬧湯驢肉懷府鬧湯驢肉是河南省焦作市沁陽市的特產,懷府鬧湯驢肉其湯鮮肉嫩、香味四溢,食后沁人心脾,回味悠長,實乃老少皆宜之佳品。鬧湯驢肉為河南特色小吃,起源于河南沁陽城,相傳至今有100多年歷史,一直流傳至今,有“天上龍肉,地上驢肉”之說,相傳乾隆皇帝南巡過懷慶,品嘗了懷慶府驢肉,連聲叫好,為中原一絕,焦作特產。
還可以都嘗一嘗丸子湯,這是焦作人常吃的美食,尤其是早上和中午居多,味道鮮美可口,很值得嘗一嘗,鶴壁淇河纏絲鴨蛋纏絲鴨蛋是淇縣和淇濱區的淇河沿岸賀家、許家溝、朱家一帶所產的一種鴨蛋。此特定水域所生產的鴨蛋非同一般,個大,雙蛋黃,煮熟后,蛋黃呈黃紅色,切開可見內有纏繞著的一圈圈不同的色環,由外及里繞著中心,故稱“纏絲鴨蛋”,有“金絲伴銀線,精品纏絲蛋”之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