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板浦精研經史,花費了三十多年心血寫成了一部傳世名著《鏡花緣》,李汝珍紀念館建成后,每年都有許多中外學者及游客來此探訪,一睹為快《鏡花緣》的作者是誰,鏡花緣作者借君子國宰相吳氏兄弟之口批判了哪些當時社會現狀請列舉兩個...,《鏡花緣》中的君子國是作者李汝珍追求、向往的理想社會,是他塑造出來的一個心目中的“烏托邦”。
李汝珍,字松石,清代直隸大興人。他官運不達,只任過河南縣丞。但文學功底極厚,少年即從名師學習,學問淵博,精通音律,對經史百家都有較多了解,這些為他創作《鏡花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明末清初以后,隨著社會的穩定,各種矛盾暴露出來,于是反映社會問題的小說也應運而生。社會的進步,民主思想的萌芽,使得婦女地位有所提高,而男尊女卑的問題也有所改觀。另外,隨著西方各國與清王朝交流的增多,各種海外趣聞打開了人們的眼界,這也是李汝珍創作的思想源泉之一。由此種種原因,李汝珍以女性作為小說的主角與社會活動的積極參與者,描寫她們的才華,贊揚她們的能力,是一部具有朦朧民主思想的作品
李汝珍,字松石,號松石道人,祖籍直隸(今北京)大興,因其兄李汝璜于乾隆四十七年調任海州,李汝珍隨兄宦游,在板浦生活達三十年。他在板浦精研經史,花費了三十多年心血寫成了一部傳世名著《鏡花緣》。這部名著別具匠心,以《山海經》為引子,通過對海外幻想世界的浪漫主義描寫,寄寓了作者的人生理想。為紀念李汝珍,板浦鎮在鎮中心建了一座“李汝珍紀念館”供人瞻仰。紀念館采用仿古建筑形式,館內正堂塑有李汝珍半身雕像,館內陳列著與之相關的文物及《鏡花緣》各種版本和國內外研究《鏡花緣》的成果資料。一面翠竹掩映的圍墻上刻有“水月鏡天”四字,令人聯想起書中描寫的情景和寓意。李汝珍紀念館建成后,每年都有許多中外學者及游客來此探訪,一睹為快
3、鏡花緣作者借君子國宰相吳氏兄弟之口批判了哪些當時社會現狀請列舉兩個...《鏡花緣》中的君子國是作者李汝珍追求、向往的理想社會,是他塑造出來的一個心目中的“烏托邦”。在這片和平安寧的樂土上,人心向善,好讓不爭,互敬互諒,講信修禮,這里不僅有和諧的社會制度,良好的社會風氣,而且有勤謹儉樸的官吏和開明禮賢的國君。吳氏二兄弟對于“天朝世俗之事”的直率批評深刻尖銳地揭露了從古至今一直存在的一些社會問題和不良風氣,以君子國的“禮樂之邦”,“惟善是寶”和現實世界的諸多社會問題形成鮮明對比,嘲諷之意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