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海量歷史數據學習,推算云團變化和移動規律,助力于提高深圳市天氣預報的質量,促進災害性天氣預警信息智能發布與傳播的發展。AI探尋智能氣象的新道路天氣預報對于每個人計劃其日常出行或長期活動而言至關重要,但如何把天氣預報做得更準確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
1、深圳天氣預報如此不準,這段時間都說未來幾天有暴雨,到時候又無雨。你怎么看待?
哈哈!天氣預報不準,只要不閉著眼睛說是厄爾尼諾現象就可以了,現在搞氣象研究的,估計都是坐在空調房里看著氣象衛星云圖預報的。這么熱誰還跑到室外搞調研?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天氣感應器,只要你待在一個自然環境中就會感知天氣變化。每當我混身酸痛時,就必定會變天下雨,我們在農村時,根據天空云彩,地下小動物的變化活動,基本上對天氣變化有個正確的判斷。
2、AI能成為天氣預報的未來嗎?
人工智能正在觸及人類生活的方方面面,氣象預測行業也不例外,在人類的漫漫歷史長河中,天氣預報實際上已經走過了很長一段路。古代人根據經驗來預測天氣,如“晚霞行千里,早上不出門”就是最簡單的天氣預報,現代人則依靠分析和解碼從不計其數的傳感器和氣象衛星收集而來的海量數據,來更精準的預測天氣狀況。現階段的一大趨勢是,AI技術正日益成為這種預測的新幫手,它甚至被認為是有望降低人類天氣預報不確定性的關鍵技術,
AI探尋智能氣象的新道路天氣預報對于每個人計劃其日常出行或長期活動而言至關重要,但如何把天氣預報做得更準確則是一個世界性難題。不過,隨著AI技術在各行各業逐漸使能,人們開始意識到AI技術對天氣預報工作的重要性,美國國家海洋與大氣管理局(NOAA)研究人員認為,AI和機器學習等新技術能夠很好的補益天氣預報工作。
研究發現,依靠AI和機器學習的天氣預報技術,可以顯著提高對雷暴、臺風和颶風等高破壞性天氣事件的預測能力,據外媒報道,瑞士的氣象研究人員去年已經通過引入AI技術,成功預測到了雷擊的時間和地點,該AI模型目前的預測準確性達到了80%。事實上,早在2015年,IBM公司就斥資20億美元收購天氣頻道(WeatherChannel)母公司WeatherCo.數碼和數據資產,
之所以讓IBM可以花費如此大代價的真正原因是,將WeatherCo.的天氣數據和預測信息同IBM旗下人工智能服務Watson結合或將產生非凡的效果。在IBM等企業看來,AI的計算和學習能力可以大大提高天氣預報的準確性和可靠性,這對諸多行業領域都將產生重要的影響,如通過掌握暴風雪的行蹤,零售商可以更好的管理供應鏈;保險公司可以提前提醒投保人避免損失,為自己省下數百萬美元的保費。
天氣預報準確性的提高所帶來的意義,也遠比你能夠以此決定是否要帶雨傘或穿雨鞋要重要的多,對于極端天氣的早期預警可以將其所帶來的惡劣影響降到最低,不過,目前利用AI預測天氣尚未大面積普及開來,但相信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逐漸融入,智能氣象時代將加速到來。科技的每一次進步,都為人類提供了新本領,AI技術也不例外,它的到來,正在幫助人類探尋一條氣象預報的新道路,
深圳市氣象局 AI:用科技力量對氣象“察言觀色”“天有不測風云”,為給人們提供更加準確的天氣預測服務,深圳市氣象局一直以來也在積極探尋如何提高氣象預報準確性的新方法。事實上,在深圳這樣的廣東沿海城市,做氣象預測的難度非常大,有國家氣象中心的預報工程師就曾解釋過,為什么深圳等廣東沿海地區的天氣預報特別難,
據他介紹,由于地形復雜多山地、水汽充足、溫度較高,非常容易出現強對流天氣,而這種天氣局地性強,是天氣預報中一大難點。尤其是面對浩瀚的大海,它是人類最難以預測的對手,在瞬息萬變的波濤里潛藏著未知的風暴,對于世世代代生活在這里的漁民,推演天氣的古老智慧是從生產經驗中慢慢摸索出來的,有的甚至是用生命代價換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