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聽說退休才2千一月,生活怎么辦。武漢不是一線城市,收入和消費還不是高的離譜,所以很多武漢的老百姓,也就拿3000工資,沒有其他保障,一樣努力生活,二,學會理財很多人認為理財是有錢人的事情,沒有錢的人,幾乎不會去碰理財,認為和自己無關,以前遇到一個做飯的阿姨,每天上午在一家私人企業做飯,工資1500元,下午在一家三口家做飯,工資1500元,自己繳保險。
1、武漢的物價全漲了,工資沒有漲怎么辦?
這是個很現實的問題。有句話,叫做什么莫斯科不相信眼淚,我認為,這句話很適合當下的我們。怎么辦?世上沒有救世主,只能靠自己。第一,增加收入,如果人年輕,有富余的時間和精力,去多打幾份工。第二,生活上無論方式,還是水平,做適度地調整,比如,過早,就不吃牛肉面,甚至自己在家里做,盡量不在外面過早。還有剪頭發,就自家人剪,或只剪,
2、聽說武漢退休工資一個月2000元,是真的嗎?該怎么生活?
武漢聽說退休才2千一月,生活怎么辦?你只聽說了2千一月,你聽說過有1萬一月的嗎?在武漢退休一月1萬可不少,5千的也很多,當然2千的也不少,看來大家對對養老金計算的過程還是缺乏了解,所以才會產生這種誤會。對于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每月拿多少,不能只看身邊個別人的高低,也不能是聽說,很多時候聽說的東西也許是真實的,但也可能是片面的,不能把個別當成普遍,對于任何事情我們都要采用一分為二的觀點,要有自己的思考能力和分辨是非的能力。
目前我國辦理退休必須要同時滿足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養老保險最低繳費年限達到15年這兩個條件,在這兩個條件中,達到法定的退休年齡,這是一個自然的因素,但是養老保險繳費最低達到15年,這是一個人為的因素,也是決定我們退休后養老金高低的決定性因素。參加城鎮職工養老保險辦理退休時,養老金是按照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兩個部分來計算的,基礎養老金與個人賬戶養老金之和,就是我們每月應該領取的基本養老金,
其中基礎養老金的計算主要是兩項指標。一是退休前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這個指標每個地方是不一樣的,也是體現地方差距的重要指標;二是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工資,個人平均繳費指數工資實際我們沒有必要去考慮繳費指數,而是考慮繳費基數,繳費20年或是繳費30年,不管繳費指數是多少,最終的落腳點都要落實到繳費基數上。比如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繳費30年,平均繳費指數工資是3000元,這也是平均的繳費基數,
那么基礎養老金的計算就是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與本人平均繳費指數工資之和的平均值來作為基礎養老金的計發基數,每繳費一年發給1%的基礎養老金。按照上面的例子的來計算,上年度月平均工資為5000,平均繳費指數工資為3000元,二者的平均值就是4000元,每繳費一年的基礎養老金計發基數為40元,繳費30年基礎養老金就是1200元,
從這個計算我們看出,基礎養老金的高低,除了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以外,最關鍵的還是繳費基數,由于當地上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固定的,退休時上一年度職工月平均工資是多少就是多少不會變化,但平均繳費指數工資這是變化的,繳費基數高的,平均繳費指數工資就會比較高,二者的平均值也就會更高,所以基礎養老金也就會更高。
從個人賬戶養老金的計算來看,主要指標也是兩個,一個是個人賬戶資金余額,一個是計發月數,個人賬戶資金余額又與繳費年限和繳費基數有關。繳費基數高,繳費年限長,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余額就會越高,由于繳納養老保險時,計入個人賬戶的比例為8%,3000元的8%是每月240元,5000元的8%是每月400元,每月就多了160元,繳費年限這個不用多說,20年的8%和30年的8%這個差距也是比較大的。
計發月數主要是和退休年齡相對應的,退休年齡越大,相對應的計發月數就會減少,養老金就會高一些;年齡越小,相對應的計發月數就會增加,養老金相對就會低一些,比如個人賬戶資金余額為15萬元,如果是60歲辦理退休,相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1079元;如果是55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79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882元;如果是5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95個月,每月個人賬戶養老金為76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