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代王陵目前發現的最著名的是婦好墓,陪葬品豐富,在發掘之前是沒有被盜的。最后讓我想起網絡上流傳的關于西安修地鐵的那個段子,大意是修3號5號6號線時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號線時發現了清朝一個小官的墓,然后問怎么處置,答復是讓工人隨便挖挖,把有價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1、為什么發現的古墓都是一些王公大臣以及皇帝的墓,古時候縣官那么多,怎么很少人發現?
其實縣官的墓也屢有發現,這點如果你留意報道的話就可以得知,不過發現歸發現,這些縣官墓大部分被人為的自動忽略了,原因主要在于:首先古人講究視死如生,即生前享受什么待遇,有多大榮耀,死后也要按照相同的規格來安葬。縣官與王公大臣皇帝陵墓相比,猶如大江大河與小溪,身份地位懸殊太大,自然陪葬品也少的可憐,珍品更不必說基本沒有,
那么問題來了,發掘墳墓,本質上來說是尋找珍品的,縣官里面基本沒有,那么發掘還有什么意義呢?所以就算被人找到也很難引起世人的關注。其次縣官的身份并不是一成不變的,有的人年輕時為縣官,隨著年紀漸長,政績突出,官職上升,到老了肯定會以自己當官最高的官職規格來下葬,比如清朝康熙年間的張令璜就是從縣官做起,最后做到大理寺卿的高官位置,他的墓如果被發掘可以說是王公貴族,而不會說這是一位縣官的墓,
其三還和一個人的名氣有關,王公貴族和帝王他們的一舉一動會影響歷史的走向,而縣官處于官場的末層,他們很少有值得流傳世間的功績,相比之下發掘縣官的墓意義不大。其四規格不同,王公貴族墓地的規格遠大于縣官墓地的規格,隨著時間的推移,王公貴族墓保存的幾率遠大于縣官墓,最后讓我想起網絡上流傳的關于西安修地鐵的那個段子,大意是修3號5號6號線時挖出了唐朝公主,大臣的墓地,而修8號線時發現了清朝一個小官的墓,然后問怎么處置,答復是讓工人隨便挖挖,把有價值的文物取出就好。
2、目前發現的漢墓有哪些?
太多了,說不完,就說說我了解的一些有地宮的吧,大家有興趣都可以去玩玩。首先就要說漢陽陵和漢茂陵,這是漢景帝和漢武帝的陵寢,一個在咸陽秦都,一個在咸陽興平,開辟了陽陵博物館和茂陵博物館,大家去西安的話可以從西安坐車去,其他漢帝的陵寢也有,但是沒有地宮和博物館看,只有孤零零一個土丘和一個碑,然后就是南越王墓博物館,這個在廣州市區越秀公園地鐵站附近,埋葬的是西漢南越國第二任國王趙眜,但地宮實在太小,學者認為下葬可能比較倉促。
長沙的王陵公園,只有一個坑,是西漢長沙王的墓,徐州有龜山漢墓和獅子山漢墓,埋葬的是西漢兩個楚王,還有揚州的廣陵王漢墓,這三個墓以山為陵,開辟了博物館,非常壯觀。還有就是河北保定滿城的中山靖王和王后竇綰墓,中山靖王劉勝就是劉備的祖先,這個墓穴在山上,登山才能觀看,保定定州還有中山懷王墓,也有個小地宮可以參觀,這兩個墓都沒有多少陳列。
3、廣州的南越王漢墓為什么可以被列為「20世紀中國著名考古發現」之一?
廣州的南越王漢墓的發掘確實具有重大意義,馬未都老師在一期節目中談到海昏侯墓的時候,他列舉了馬王堆墓和南越王墓來做對比,由此可見南越王墓在考古歷史中的意義有多大了,南越王墓“出奇”的地方我認為有三點:印證了歷史文獻,出土了珍貴文物,留下了未解之謎。先說第一點,印證了歷史文獻在南越王墓被發現之前,南越國只是在歷史資料上有記載,《史記》上有寫,《漢書》也有寫,廣州番禺的地方志上也有寫,但是卻沒有任何的考古資料可以證實這個王國的存在,
根據史料記載,南越國的創始人是趙佗,他在秦始皇統一六國后與任囂一起被派往嶺南,也就是當時的百越地區,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秦始皇南征百越”事件。但是任囂和趙佗攻下百越后,秦始皇卻駕崩了,接著就是天下大亂,刀兵四起,一直到楚漢戰爭結束后建立了漢朝,此時任囂也已經去世,只留下趙佗掌握著嶺南地區,1983年6月,廣州越秀區的象崗山上發現了漢朝大墓,當地考古工作人員非常興奮,當即向國家文物局匯報,并初步判斷該墓很有可能是南越王趙佗或者是其家族成員的墓,國家文物局隨后批準了南越王墓的搶救性挖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