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兩個典型例子1、小酥肉顧名思義,小酥肉,就是塊頭很小的酥肉。大塊酥肉四川內江、自貢一帶的家庭每到過年都會炸上一鍋酥肉,謝邀您好,酥肉一定是四川、重慶的最好吃,小酥肉的特點就是酥、香、肥而不膩,最地道最好吃的酥肉也就是在川渝地區啦,不同于小酥肉的做法,大塊酥肉和排骨不是掛面糊,而是把調料和肉一起和勻,加開水燙一下,然后根據廚師的經驗邊加淀粉邊“揉”。
1、你們覺得哪里的酥肉最好吃?有哪些特點?
謝邀您好,酥肉一定是四川、重慶的最好吃。因為酥肉本來就屬于川菜系,最地道最好吃的酥肉也就是在川渝地區啦。即使是在“原產地”,酥肉也不止一種做法,但萬變不離其宗,酥肉都有外皮酥脆、內里軟嫩,香酥撲鼻的特點。舉兩個典型例子1、小酥肉顧名思義,小酥肉,就是塊頭很小的酥肉,一般作為小吃出現在人們的餐桌或者街邊小店,更多的還是火鍋店里的必點菜,小酥肉就似乎就和鍋底一樣,每桌必點。
小酥肉的特點就是酥、香、肥而不膩,要吃小酥肉就不要怕肥肉,半肥半瘦的細條肉才是極品。這些做小酥肉的廚師們總是有他們獨到的辦法讓同被面糊包裹的一條肉,肥的噴香爆汁,瘦的軟嫩咸香,讓小酥肉香的另一個重點是必須要用菜籽油,農家菜籽油的特殊香氣和小酥肉才是原配。有些用亂七八糟的油炸出來的酥肉就是不對味,2、大塊酥肉四川內江、自貢一帶的家庭每到過年都會炸上一鍋酥肉。
他們的肉就切得大塊很多,基本上至少都是一塊梅菜扣肉那么厚,而且很多家庭不止用五花肉來炸,還用排骨。酥排骨就是我的最愛,不同于小酥肉的做法,大塊酥肉和排骨不是掛面糊,而是把調料和肉一起和勻,加開水燙一下,然后根據廚師的經驗邊加淀粉邊“揉”。手法像揉面團,目的是為了讓每一塊肉都均勻地被包裹,這樣炸出來地酥肉皮要稍微厚一點,大多家庭一次會多炸一點,除了當時拿出來吃的,剩下的可以放冰箱,用來煮青菜、蘿卜特別好吃。
2、內江最好吃的抄手在哪里?
美食坐家作為地地道道的四川內江人,從小到大都喜歡吃家鄉的又麻又辣的紅油抄手,我們大內江,最好吃的抄手就在上南街紅油抄手斜對面的老麻抄手,是原內江第一家老麻抄手,現在叫麻又爽抄手。麻又爽抄手是地道的大內江抄手,是最好吃的抄手,所有的佐料都均勻地裹在抄手皮上,一口一個,又香又麻又辣又熱呼,舌頭完全被咸香麻辣包裹,刺激又滿足,
抄手肉餡用精五花肉加老姜和蔥細剁后要摔打攪拌恢復其彈性,再逐次加水,同樣向一個方向攪拌至水被肉全部吸收,到肉餡色澤變得鮮亮,顯得光潤瑩瑩方可開始調味。煮熟后那是嫩而彈牙,嫩香十足,抄手湯底,是用豆豉自制的醬油、花椒面、花椒油、香蔥、韭黃、雞粉、辣椒油等調出的,味兒會讓人驚艷:咸鮮麻辣,必須整個抄手一起放進嘴里,惑于肉裹著油辣椒的刺激和椒油的酥麻,醉于面皮被一口咬破時浸潤在唇舌間的難以形容的仿佛爆竹在空氣中炸裂的"bong"(4聲)的激躍,你會覺得味蕾上的每一根神經都在伸展著軀體,扭動著腰枝,你甚至會覺得它們正在跳舞,并且在鼓動著你一起起舞。
麻又爽抄手煮抄手也是技術活,水開后,抄手下鍋,一碗12個到14個足矣,輕輕晃動煮鍋,以免粘鍋,先開蓋煮,因為開蓋煮皮,皮熟同時肉餡也半熟,這時水開為一滾;一滾后加入一湯勺冷水,稱為點水,可以使皮收緊,口感彈滑;點水后加蓋煮,因為加蓋煮心,相當于把肉餡燜熟,保證其鮮嫩;水開后即揭蓋,這時抄手就如水上鴛鴦一般成行成對兒地浮在鍋中,再加一湯勺冷水,讓它們在滾水中打個激凌,不用蓋蓋,水開起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