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學歐者,甚至十幾年學習歐字,也難以寫出體態豐盈,而又不失歐味的大字,春聯也寫不好,索性就學歐體寫不好大字。寫大字歐楷和寫中字歐楷的用筆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寫書法有個術語叫“中宮收緊”,也就是一個字的中心位置筆畫要寫得緊湊一些,很多人都說歐楷寫大字不好看,歐楷、柳楷不適合寫大字。
1、歐體楷書的豎鉤究竟該怎么寫?
歐體的豎鉤與褚體豎鉤類似,多用直側鋒鉤,具體方法如下:1、輕鋒逆入,稍提后向右下切入作斜橫落點。2、稍一調鋒,即將筆桿倒向右側,使毫斜鋪展開,引筆下行,同時筆桿亦浙向右上欹側,3、至出鉤時借力在毫的外側,輕輕向下作快速的一頓,即蹲鋒,并猝然躍起,鉤法自然飽滿。此鉤下有棱角,是方筆中的主要筆法,重點在蹲鋒時的速度和力度要控制好,
2、看看我寫的歐體怎么樣?
恕我直言,您這是配錯了圖片吧。這是歐體嗎?您臨的是歐陽詢的哪個帖子啊,因為我曾經練習過一段時間歐楷,斗膽提幾點建議。一、這兩幅配圖書法存在的問題1、線條有些扁平,沒有掌握好中鋒行筆,歐楷的特點是中鋒用筆,筆畫如鐵畫銀鉤,韌而有力。而圖中的字卻多是側鋒用筆,筆畫顯得扁平無力,2、線條都太粗,不符合歐楷筆畫特征。
歐陽詢的所有碑帖,都是瘦勁挺拔,古樸刻板,而圖中的字筆畫都寫的太粗了,這是因為側鋒行筆的原故,因為線條粗,筆畫就沒有勁挺的感覺,整個字都松跨跨的,顯得不夠精神。3、筆畫向背不準確,向式排列過多,歐陽詢結字多以長方為主,筆畫排列多取“背式”,而圖中之字多取“向式”,字的線條外延向外拓展的多,這不符合歐楷筆畫特征。
4、雜揉了過多其他碑帖的筆法,我感覺您原來應該寫過其他的碑帖,比如《爨寶子碑》之類的比較圓潤的書體,甚至也寫過現代書家田英章老師的田楷,所以筆畫里有太多其他的筆法因素,但卻都不夠精致,可能是臨的東西多了,就找不到歐楷的感覺了。二,幾點建議1、認真臨習歐陽詢原碑帖,最好先扎扎實實的臨習《九成宮醴泉銘》,這是歐陽詢最具代表性的碑帖。
臨習時要逐個筆畫認真讀帖,先追求逼真,再轉為神似;2、不要急于轉帖,三日打魚二日曬網是不好的,應該專注于一種書體,一個碑帖堅持長時間臨習,否則容易混雜,哪種碑帖的感覺都找不準確;3、如果喜歡其他風格的碑帖,最好找相似風格的來臨習,等自己的筆法技藝相當嫻熟了再轉為跨度較大的書體練習,那樣才能寫出自己的風格來。
3、很多人都說歐楷寫大字不好看,你怎么看?
很多人都說歐楷寫大字不好看,歐楷、柳楷不適合寫大字,而顏楷才適合寫大字。理由是:歐楷中宮收緊(內擫),顏楷中宮外拓,意思就是說,細腰的美女不能長得人高馬大,只能是袖珍型。而我看中國女排姑娘個個身材修長、健康漂亮,寫書法有個術語叫“中宮收緊”,也就是一個字的中心位置筆畫要寫得緊湊一些。這反映在字體上來,也就是要“腰細”,
其實這絕不是歐楷不能寫大字的理由。有些學歐者,甚至十幾年學習歐字,也難以寫出體態豐盈,而又不失歐味的大字,春聯也寫不好,索性就說,學歐體寫不好大字,其實,寫大字歐楷和寫中字歐楷的用筆還是有很大區別的。大字絕不是小字的簡單放大版,這才是歐楷寫不了大字的根本原因。盧中南老師就善于寫歐楷大字,他說:“大字楷書運筆講究重、緩、穩,不可輕、快、滑,也不建議做作地顫抖頓挫,
起筆、行筆、收筆力度要送到位。”比如豎鉤:大字出鉤要用圓轉(盧中南就是這樣的筆法),中字出鉤用頓筆蓄勢出鉤即可,“跪筆彈鋒”不在討論范圍,“用筆不能太肥,肥則形濁;又不能太瘦,瘦則形枯”,其實說明了一點,學歐楷不可以死守一家一帖。要“立足一家,博涉多家”,取人所長補己所短,這樣一定能夠寫好大字歐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