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川年例有些村莊還演木偶戲。年列期間,各種漢族民俗藝術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湛江吳川年例的活動習俗年例宴客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慶活動外,吳川的“食年例”(請親友吃年例宴)更是遠近聞名,吳川山歌,擬七言絕句,押韻,語言通俗顯淺。
1、你們覺得湛江人怎么樣?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湛江800萬人口,肯定各種各樣的人都有,那么,湛江人有什么共同特點,可能要外地人才說得清,為此,縱橫哥特地請教了幾個外地朋友,他們的看法是這樣的:一、重感情,家庭責任感比較強。一些湛江人已經將家庭責任感,延續到了家族,孝順是當地的主流風氣,多子多孫也是為家族興旺。二、愛面子,自尊心比較強,
從年例就可以看出,湛江人講排場,愛面子,有一定虛榮心,總想把最好的一面展示出來。在農村,為了面子也有不少人借錢起樓,三、思想意識相對大城市較落后。消息比較封閉,對新鮮事物接受度不是很高,固守一些傳統的保守的觀念和習慣,四、飲食比較講究,但穿得低調。雖然湛江地區并不富裕,但卻很講究吃,特別講究新鮮,為了吃不惜代價,
湛江人幾乎每天都要洗澡,但穿得低調,有些大老板在外表上完全看不出來。五、不同方言的人群之間有點拉幫結派,特別是在上年紀的湛江人之間。由于各自講的方言不同,同一種語言的人就容易抱團,對講別的方言的人有點排斥,現在好多了,但這種現象還是存在。六、有著矛盾的性格,既內斂又暴躁,湛江人源自古代中原漢族,儒家文化本來含蓄內斂,但由于地處偏遠,古代生存環境惡劣,圍邊其它族群混處,性格中有好狠斗勇的一面,有尚武精神,也許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民風彪悍”吧。
2、湛江吳川市你們去過沒有,怎么樣?
我去過辦過事,政府國營單位很窮,我在吳川幾個局級單位部門辦事,公事公辦同時是政府政策應該辦的事都要托人,否則時間更長或許不一定能把應該辦的事能辦好。印象當中吳川私人很有錢,的確私人住宅很多,裝飾非常不錯,人多,摩托車更多,沒有交通規則,亂七八糟。倒垃圾的地方都是停放在市區主要路段旁邊,我真心祝愿吳川市政府相關部門認真考慮為吳川人民作出美好貢獻!。
3、湛江吳川過年例熱鬧嗎?
吳川年例的節慶活動豐富多彩,年例是廣東粵西地區特別是湛江、茂名地區民間特有的漢族傳統節慶民俗,其中有些地方年例比春節還熱鬧,吳川就有年例“濃”(熱鬧)過年的說法。年例搞慶祝和宴客活動叫“做年例”,過去做年例多數是白天游神舞獅,晚上演大戲或做木偶戲或放電影、燒炮仗、放煙花,邀請親友聚餐飲酒,歡慶節日,年列期間,各種漢族民俗藝術增添節日氣氛,也表達了漢族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祈求湛江吳川年例的活動習俗年例宴客除“睇(看)年例”所看到的喜慶活動外,吳川的“食年例”(請親友吃年例宴)更是遠近聞名。
吳川人做年例,往往是整一條村做年例,周圍村莊的群眾都不得來看熱鬧助興,家家戶戶大擺宴席招待親朋戚友,故“做年例”又稱“吃年例”,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年例曾被當作:“四舊”,一度中斷,但年例“吃”的內容還是保留下來。年例宴請是吳川年例的重頭戲,愛講面子、重情義的吳川人特別注重年例宴席的“表現”,他們舍得全年掙錢年例花,手頭拮據的也要擺一、兩臺宴請親友,那些工頭老板、闊綽人家花幾萬甚至十數萬元擺十數、幾十臺,宴請一、兩百人,全席山珍海味是常有的事,
做年例為的是吸引更多的親友前來趕熱鬧,哪一家吃年例的人來得越多,門口泊的汽車越多越靚,就越有面子。吃年例只需傳個話,不用發請貼的,客人也不用封禮,有的有錢人家還給吃年例的親友派“紅包”呢,有吃、有睇、有錢派,去做年例何樂而不為呢?因而很多人逢例必到,不請自來,還呼朋引伴湊數去給主人湊熱鬧,主人花錢賺足人氣只要人多熱鬧就覺得體面,根本不在乎你來的是誰,認不認識,因而有不少人鬧出了“吃完年例還不知誰請”的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