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的孩子不想背英語,有點厭學怎么辦。要改善小孩的厭學狀態,先要摸清小孩厭學的原因,謝謝邀請,村里有個初一學生厭學情緒很嚴重,誰去勸學都沒用,有什么辦法能讓他回學校,初一學生由于年齡比較小,心理品質不穩定,只要方法得當也容易矯正,只有當積極的條件反射建立起來以后,厭學的心理反應才能得以消除。
1、初一學生厭學該怎么辦?
什么樣的家庭教育環境造就什么樣的孩子。孩子磨蹭、厭學,通常是和家長的教育方法不恰當有關系,父母的思想和行為對孩子起著潛移默化的影響,過于簡單粗暴的對待方法,極有可能起到反作用。當我們冷靜下來后,我們需要分析,孩子厭學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再對癥下藥,孩子厭學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一、缺乏動力對學習沒有需求欲,需要被動地在老師、父母的監督下完成學習任務,覺得讀書辛苦又無用。
對讀書這件事充滿負面情緒,完全沒有動力,二、興趣不在學習上看小說、打游戲、上網、早戀甚至黃色書刊,當孩子的注意力被這些事情吸引,學習興趣也就隨著降低了。三、失去信心不少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后,卻發現自己的學習情況依舊不樂觀,他們會開始懷疑自己的能力,甚至覺得自己天生愚笨,不是學習的這塊料,久而久之,便會失去對學習的信心,放棄努力,這是典型的習得性失助感現象。
四、情感遷移孩子的情感容易延伸與發散,因為不喜歡一位老師所以對這位老師上的課產生抗拒心理,對該門課程毫不上心,這樣的情況其實在學生群體中,是很常見的,五、生活遭遇變故如家庭變故,父母離異等,這些缺失的情感很難用學習這件辛苦的事來尋求補償。于是當孩子通過其他渠道獲得了心理滿足后,學習反而變成了孩子十分沉重的負擔,
大孩子社區的教育專家張曉日老師表示,孩子厭學的原因確實是多方面的,除了孩子自身的,還有家庭教育、學校教育等方面的因素,如果我們只是一味的將厭學歸結為是孩子不爭氣、不聽話,那對孩子來說是不公平的,甚至會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我們無法想象的傷害。針對孩子磨蹭、厭學這個話題,大孩子社區將于5月10號進行一場在線直播,由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石蟲語老師擔任主講嘉賓,為家長們在線授課答疑,
2、孩子今年上初一,厭學,怎么辦好?
厭學,也是一種心理情緒反映。這樣的心理反應實際上是在一種消極的條件反射下建立起來的,比如,在過去的學習過程中某個事件導致不愉快,產生了負面的心理情緒反映。這個事件可能是家長的抱怨,教師的批評,考試成績不理想等等,那么,要改善小孩的厭學狀態,先要摸清小孩厭學的原因。家長對自己的小孩比較了解,可以回憶一下過去,一般來說小孩應該在很小醒事的時候好奇心使然對學習不會排斥,
小孩對學習由熱愛到抗拒到反感甚至厭學,一定會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中的細節家長要盡量弄清楚,只有弄清楚了原因,后面才能更好地采取措施解決問題。假設一:由于對學習興趣下降導致厭學,導致學生學習興趣下降的原因有多種。比如:興趣發生了轉移,例如從學習上轉移到貪玩,玩手機,玩電子游戲上,針對這一情況,家長首先要明確不能玩的東西,同時盡可能創造一些條件激發小孩的學習興趣,讓小孩重新熱愛學習。
一些經驗表明,帶領小孩參觀植物園,動物園,博物館,科技館等效果不錯,假設二:由于畏難導致厭學。學生從小學到初中有一個適應的過程,大體上初中的學習難度強度比小學都要大許多,有的學生一時適應不了,針對這個情況,有條件的家長可以當小孩在家學習的時候多陪陪他/她,耐心輔導。如果家長親自輔導的效果不好,起碼也要耐心指導通過多渠道解決困難,
如果難度過大,一時解決不了,就退一步,先解決難度小的,通過解決小問題積累信心。最終,解決難度大的也就水到渠成了,假設三:由于經歷挫折導致厭學,比如:家長對學習成績不滿意而經常抱怨,老師的批評,雖然努力學習了成績不理想等,針對這些情況,家長應該改變態度,多用欣賞的眼光看小孩;與學校老師聯系交流表達(希望老師多表揚小孩)愿望,多多肯定小孩的哪怕一點點進步;對考試成績采取淡化分數,重視知識點分析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