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表夏商周將夏朝定為2070年左右,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伐周之年)約為公元前1046年,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1工程年表夏商周正式出版,首先,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了夏商周的大致年表,對以后的學術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Image-3/夏商周斷代工程《里程碑式的成就正式發表》夏商周年表》工程的成就失敗了嗎。
首先,夏商周斷代工程給出了夏商周的大致年表,對以后的學術研究起到了推動作用。作為階段性成果,不是最終結論,討論有益于學術進步。其次,資金和技術的大量投入使得中國的考古學,尤其是技術層面的考古學有了很大的發展,多學科的聯合研究有利于考古學作為交叉學科的發展。第三,由人文社科學者擔任國家工程的首席科學家在國內尚屬首次,這本身就具有重要意義。最后,高標準工程以及廣泛的學術討論,尤其是廣泛的宣傳,對于歷史、考古等知識的普及也有著不可估量的意義。
2000年11月9日夏商周-1工程年表夏商周正式出版。年表夏商周將夏朝定為2070年左右,夏商分界約為公元前1600年,盤庚遷都約為公元前1300年,商周分界(伐周之年)約為公元前1046年。根據攻年和伊元年的確立,建立了《商鼎年表》和《西周列王年表》。如果這個工程成功了,很可能會為研究中國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提供一個時間尺度。但目前這個意義能否實現值得懷疑,因為這個工程的最終報告遲遲沒有出來。
/Image-3/夏商周斷代工程《里程碑式的成就正式發表》夏商周年表》工程的成就失敗了嗎?工程中的一些成果也得到了國際學術界的認可,如張培宇的研究,但工程內部存在爭議。有中國學者認為,這類工程的成果不必經過國際上各種“背景復雜”的學者的檢驗,只要在中國學術界達成共識,中國學者不需要外人對歷史說三道四,也不需要各種目的的勢力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