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件,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頂峰,皖南事件又稱新四軍事件,是指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發生的一次沖突事件,新四軍的軍事實力與一般認為,這個事件是因為之前的黃橋事件而起,是國民政府對黃橋事件的報復行動。
1,“安徽”是安徽的簡稱,“皖南”指的是安徽南部。皖南事發具體地點為安徽省銅陵區涇縣茂林鎮及其附近山區。2.國民黨反動派于1941 皖南-1/對新四軍進行了有預謀的進攻。1940年10月19日,何、白崇禧以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參謀長、副參謀長的名義,向朱德、彭、葉挺發電報,迫使黃河以南的八路軍、新四軍在一個月內開赴黃河以北。朱德11月9日復電(即“好電”)批駁了國民黨頑固派的荒唐命令,誣蔑了先頭部隊。同時,為照顧抗戰大局,他表示皖南新四軍可移至長江以北。
皖南事件又稱新四軍事件,是指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三十年(1941年)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發生的一次沖突 事件,新四軍的軍事實力與一般認為,這個事件是因為之前的黃橋事件而起,是國民政府對黃橋事件的報復行動。
1941年1月4日,皖南新四軍直屬部隊等9000余人在葉挺、項英等領導下開始北移。1月6日,部隊到達涇縣茂林地區時,突然遭到國民黨7個師約8萬人的襲擊。新四軍英勇作戰,激戰7晝夜。最終,由于數量上的懸殊,它耗盡了彈藥和食物。除了傅帶領二千多人突圍,少數被俘,大部分壯烈犧牲。軍長葉挺被俘;副司令員項英、參謀長周子昆突破后陣亡;政治部主任袁去世。這就是震驚中外的皖南事件,是國民黨第二次反共高潮的頂峰。
4、 皖南事變的發生原因是什么?自1939年1月國民黨五屆五中全會提出“解散共產黨、防止共產黨、限制共產黨”的反動政策以來,國民黨頑固派在華北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1940年夏秋失敗后,又把中心轉向華中。1940年6月至9月初,國共兩黨就中國共產黨的法律地位、八路軍新四軍的擴編、作戰區域的劃分等問題展開談判,因為蔣介石堅持八路軍、新四軍開到黃河以北,所以僵持不下。此時,日本急于結束甲午戰爭,撤出并進攻太平洋地區的英、美、法等國殖民地,再次對蔣介石展開誘降活動,德國駐華大使也勸蔣介石向日本投降。英美等國因為需要中國牽制日本,極力拉攏國民黨,國民黨頑固派認為形勢對他們有利,加緊制造新的反共磨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