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作北京故宮歷史,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歷史變遷:1、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落成。
北京故宮,舊稱為紫禁城,位于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中國明、清兩代24位皇帝的皇家宮殿,是中國古代漢族宮廷建筑之精華,無與倫比的建筑杰作,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的古建筑之一。北京故宮由明成祖朱棣于永樂四年(公元1406年)開始建設,到明代永樂十八年(公元1420年)建成,占地面積約為72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為15萬平方米,宮殿建筑均是木結構、黃琉璃瓦頂、青白石底座。故宮入選了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AAAAA級旅游景區。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法國凡爾賽宮、英國白金漢宮、美國白宮和俄羅斯克里姆林宮)。2014年11月23日,北京故宮吉祥物首度對外亮相,該吉祥物源自中國傳統的吉祥龍鳳形象,分別為龍“壯壯”和鳳“美美”。2015年6月13日,故宮博物院試行限流8萬人次和實名制售票。太和殿.2015-02-11建造
北京故宮博物院建立于1925年,是在明朝、清朝兩代皇宮及其收藏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綜合性博物館,也是中國最大的古代文化藝術博物館,其文物收藏主要來源于清代宮中舊藏。故宮又稱紫禁城。中國古代講究“天人合一”的規劃理念,用天上的星辰與都城規劃相對應,以突出政權的合法性和皇權的至高性。天帝居住在紫微宮,而人間皇帝自詡為受命于天的“天子”,其居所應象征紫微宮以與天帝對應,《后漢書》載“天有紫微宮,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宮,象而為之”。紫微、紫垣、紫宮等便成了帝王宮殿的代稱。由于封建皇宮在古代屬于禁地,常人不能進入,故稱為“紫禁”。明朝初期同外禁垣一起統稱“皇城”,大約明朝中晚期,與外禁垣區分開來,即宮城叫“紫禁城”,外禁垣為“皇城”
3、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歷史沿革歷史變遷:1、公元1406年即開始營造宮殿,至明永樂十八年落成。2、1911年辛亥革命勝利后,清王朝政府宣布退位,這座宮殿本應全部收歸國有,當時的政府決定,將熱河行宮和盛京故宮的文物移至故宮前半部的前朝部分,于1914年成立了古物陳列所。3、1928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戰爭結束,6月,南京國民政府接收了故宮博物院。4、從1933年2月至5月,先后檢選出文物、圖書、檔案13427箱又64包,分五批先運抵上海,后又運至南京,5、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北京故宮博物院的職工以嶄新的精神面貌投入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