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個專業的問題是武漢排水系統往往是雨污合流,管道淤塞嚴重,暴雨來臨時容易產生內澇。首先是武漢所處的地形地貌,武漢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長江和漢江形成的沖積平原,地勢平緩,另外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等特點,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夏天尤其以短時間強對流天氣為主,這樣在單位時間內會降下相當多的雨量,如果排水不暢很容易形成積水,是使得武漢年年被淹的物質條件。
1、武漢多雨的原因是什么?
武漢在春季,經常會有細細的連綿的春雨。從農業的角度看,這是再好不過的一種天氣狀況,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古怪靈精的文人,以此為謎面,制作了一個謎語:春雨連綿妻獨宿,猜一字,卷簾格。形成華中地區長時間春雨連綿的原因,應該從地理學和氣象學的角度去尋找分析。中國的地形是西北高,東南低,三級階梯形式,大陸季風氣候明顯,
東南地區相對平坦,太平洋的暖濕氣流,可以在海拔較低的地區通行無阻,可以達到黃河中下游地區。然而,西北利亞的寒流,也可以南下,到達長江中下游地區,南北暖流與寒流,在華中地區,形成拉鋸戰,在哪里交匯,鋒面雨就下在哪里。當太陽垂直照射點向北回歸線接近的時候,太平洋上空水汽量增加,暖濕氣流強勁,降雨就會向北方地區推移,但雨量會減少,
2、為什么武漢年年下雨年年被淹?
武漢這兩天又發生暴雨,全市不少地方都嚴重積水。每到夏天雨季,年年“看海”幾乎是每年必不可少的風景,那么為什么武漢每年都會被淹呢?作為一個武漢人,我認為氣候地形之外,最重要的是人為的城市下水道系統建設和圍湖開發,具體理由如下,1、首先是武漢所處的地形地貌,武漢市位于湖北省東部、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長江和漢江形成的沖積平原,地勢平緩。
此外武漢的海拔高度在19.2米至873.7米之間,大部分在50米以下,地勢低平,這樣的地形環境天然造成了排水不暢,長江武漢段基本類似于開封的懸河景觀。2.另外武漢屬北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具有常年雨量豐沛、熱量充足、雨熱同季等特點,年降水量1150毫米—145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月—8月,約占全年降雨量的40%左右,夏天尤其以短時間強對流天氣為主,這樣在單位時間內會降下相當多的雨量,如果排水不暢很容易形成積水,是使得武漢年年被淹的物質條件,
3.最為關鍵是人為的不合理城市修筑更加劇了這一過程。武漢的城市排水設施并不完善,排水設計標準嚴重偏低,設計暴雨重現期平均僅為1年,大量的馬路采用不透水的瀝青與水泥,嚴重削減了地表下滲,雨水大量匯入管網,進而增大管網雨水流量和管網負擔,大幅提高城市暴雨內澇的風險。城市下水道系統十分落后,完全比不了歐洲城市的下水道網絡,管道深度和寬度嚴重不足,漢口因為以前是租界還稍微好一點,武昌積水很嚴重,
另外,武漢60年有近90處湖泊消失。尤其是在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不斷填塞、侵占湖泊等水域,使得作為水量調節器的湖泊消失殆盡,湖泊的“蓄水池”功能日益弱化,還有一個專業的問題是武漢排水系統往往是雨污合流,管道淤塞嚴重,暴雨來臨時容易產生內澇,“看海”不是什么光榮的事情,武漢若是想降低年年城市內澇的風險,就需要從以上幾個方面入手,將城市建設用到正確的地方去,這樣才能有所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