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硅谷還談不上,硬是要扯上硅谷的概念,北京的中關村和深圳的南山勉勉強強談的上。南山除了深圳大學、南方科技大學、高職院等,還有十幾個建成或在建合作辦大學,加上深圳市政府資金的投入,未來有大的成長空間;3、雖然深圳目前教育和優質學習缺乏,但全國各地人才很多流向深圳也是不爭的事實,外部人才的引進深圳也在花大力氣;4、深圳是一個移民城市,很像美國,包容、不歧視、節奏感強,適合創新;總之深圳南山成為中國的硅谷是有基礎的。
1、深圳的發展優勢在哪里?
謝謝邀請:發展優勢是一個相對而言的概念,深圳相對于北京、上海,優勢體現在兩個字,一個是“新”,另一個是“勤”新“新”這個詞你可以理解為深圳是個新城,畢竟只有不到40年的歷史,還可以理解為創新:科技創新:深圳是改革開放第一個吃螃蟹的城市,從深圳誕生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民營企業:華為、騰訊、比亞迪、萬科、恒大、金地、正威、大疆創新、華大基因、柔宇科技、大族激光、金蝶軟件、飛亞達等企業,正是因為深圳的創新環境,才使得深圳成為名副其實的“中國硅谷”。
這種科技創新能力,是北京和上海都無法比擬的,雖然北京有中關村、上海有張江高科,但是跟深圳的創新基因相比,存在天然的差距。城市建設新:這是一個很大的優勢,深圳平均堵車時長只有北京和上海的四分之一和三分之一,“后發制人”的深圳,擁有多條城市快速路,驅車從南山道羅湖,走北環或者濱海,不到半個小時就完成。深圳半小時效通勤圈可以覆蓋60%的人口,
這是國內其他一二線城市很難做到的。城市建設新還有一個優勢,就是深圳發展一城多中心,多CBD,擁有福田CBD、羅湖CBD、南山后海CBD、南山科技園、前海自貿區、在建的還有深圳北站商務區、留仙洞-西麗商務區、布吉商務區、龍崗中心商務區、未來還有空港-新會展商務區,坪山商務區,正是因為一城多中心,所以深圳有效分流人口,不會出現大面積擁堵現象。
勤“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這是深圳的多年以來的口號,這句口號,創造了舉世聞名的“深圳速度”,改革開放其實就是解放生產力,越努力收入越高,這大大提高了人類的生產積極性,同時深圳也在短短四十年時間,成為了國際大都市,創造了許許多多的富豪,如今的深圳,晚上寫字樓燈火通明,通宵達旦的加班,趕進度,無論是科技企業還是金融企業,又或者是傳統企業,你都會發現,深圳的工作作息時間從來不是朝九晚五,還休兩天,而是996工作制度,甚至更長。
2、中國的“硅谷”在哪?未來會怎樣?
每個國家都有一座科技硅谷之城,放眼中國誰將挑起科技興國大梁?此前深圳稱之為中國的“硬件硅谷”,美國《福布斯雜志》也曾發文稱,北京中關村已經取代了美國硅谷的地位,成為了全世界頂尖的高科技中心。“大湖名城、科技之都”的合肥科技熊熊之火一度成為外媒關注的未來“硅谷”,英國《自然》和美國《科學雜志》先后認為世界未來的硅谷在中國,北京和合肥。
作為我國大科學工程密度最大的兩座城市,北京和合肥,被國家賦予了更高的科技重擔和希望,將來,人們一提世界城市,第一時間想到的應該是“中國雄安”實際上雄安新區有一個鮮明的指向,那就是“中國數谷”合肥:后起之秀筑巢引鳳。合肥,中國四大科教城市之一,中國第一個科技示范城市,中國三大科技中心城市之一,中國兩大國家綜合科學中心城市之一,世界科技聯盟會員城市,成為世界科學界尖端人才的匯聚地,擁有三個國家實驗室,且即將擁有第四個國家實驗室——量子信息實驗室,國家實驗室數量和北京并駕齊驅,成為中國僅次于北京的創新中心,
歷史上,合肥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多項“第一”,近年來,合肥更是站在世界科學前沿,領先于世界的科技成果,頻繁地見諸世界各大媒體,不時引發世界科技界驚嘆和興奮。合肥,是一座以科技為基礎,以科技為主導,以科技創新為靈魂的城市,這里的科技項目眾多,聲谷、智能機器人、語音、量子信息、超導等等,正在吸引著世界的目光中科大在合肥這片熱土上培養出了一代又一代的科大學子,這其中包括了“墨子號”量子衛星首席科學家潘建偉和科大訊飛創始人劉慶峰這樣的“大佬”。